第103章 法术练不练
张忌阳开始以平缓的声调。向我讲述起敕殇门的一些内幕。
敕殇门是茅山派里的一个分支,外界对敕殇门的内情不是很了解,留下了许多捕风捉影的猜度。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去,很多秘密都掩没在岁月风尘中了,也就不要去细细挖掘了。反正敕殇门曾经辉煌过,兴旺过。
但无论哪个朝代,就因为敕殇门是专与鬼魔打交道,所以尽管道士可以帮助人们降鬼驱魔保平安,甚至能襄助朝庭办一些根本办不到的事,但在历代统治者眼里还是一个邪门教支,不能登大雅之堂。
所以历年来佛教可以在民间广泛流传,道教的其他派别也得到正眼相看,唯有敕殇门是被朝庭压抑着的,不允许公开活动,民间也不得公然宣传他们的教义。
其实敕殇门的教义本来是保民的,但因为长期得不到正面的肯定,反而处处受到限止和污蔑,凡是敕殇门的道士都要极其低调,夹着尾巴行事。不过在民间还是很推崇敕殇门的,毕竟那种降鬼驱魔的本事是实实在在的,能被事实所明证的。
不过关键的问题不在这里,表面看敕殇门的传人很稀疏,远不及其他分支那么信徒众多,那不仅仅因为朝庭的压制,更在于敕殇的技艺不是那么好学的,有着很大的风险。
练习敕殇门功法,需要很多条件,首先是练习者本身的身体和心理条件,你在街头随便找一个来练肯定不行,没练几次可能一个好人就废了,因为筋络难以打通,且心灵难以及时领悟,反而会把一个正常人的血脉给堵塞了,把一个人正常的思维给搅乱了。
所以历年那些掌握功法的道士年纪大了,想找接班人就是一件苦差,要物色这种可以接班的苗子简直大海捞针,有时心急就选定一个,结果练了一段时间就出问题,非死即残,或者沦为精神病人了。
敕殇门的功法又太特殊,不能轻易乱传,需要绝对忠诚于本门的人才可以掌握这门绝艺,否则极可能败坏本门的声誉,种种条件苛刻地限止,使得能进入敕殇门的选手本来很少。
那么找准了符合条件的苗子,是否意味着他一定能顺利练成呢?不是的,这仅仅是开始,风险还在于练功的不易,练武术还是可以的,练法术就难了。法术的练习是灵与肉的炼狱,很多弟子就是在淬炼法术时死于非命的,练气功会走火入魔,练法术一旦出现偏差就没救,一般每个敕殇门的高手在教徒时总会教死几个的。
这样一来就更没有人敢觊觎敕殇门的功法了,尽管有不少年轻人心痒痒的希望成为有法术的高手,但一想到拿命来赌就吓坏了,纷纷退避三舍。本来就冷清的敕殇门就更门可罗雀了。而多年以后敕殇门信徒越来越少,到张忌阳这一代时已经寥寥无几,屈指可数了。
说到这里,张忌阳又介绍说,在他那一辈里,他记得一同学艺的有六个人,最后只有他一人学成,其他五人都练差了,非死即残,后来都不知所终。所以他师父临终时给他两个嘱托,一是一定想办法找到合适的徒弟,将敕殇门功法传承下去,二是一定要万无一失,实在找不准合适的就不要勉强,决不能随便找个就教,把人教死了就太罪过。
“所以,这些年来,我四处云游,一方面是为了散散心,另一方面也是在努力物色这个人选。我终于把你选中了,你今天站在了我面前,”张忌阳脸色严肃,“但话一定要跟你讲清的,练这个法术相当艰难,不是只吃点苦的问题,还要背着可能练死的危险。你现在要好好考虑考虑,该不该往下学?”
“什么,还会……练死?”我被这个说法重重雷倒了。
张忌阳郑重地点点头:“是的,练武功有危险,但一般是受伤较多,而练法术倒相反,受伤的情况较少,但一旦练岔了就不是伤不伤的问题,而是一忽儿就把命丢了。法术之难就难在这里。所以像我们这些人当初进门时,师父要再三重申这一点,要向我们问三遍,是否能冒这个险,出了事后果自担,如果不敢的话就不要勉强。”
说真的我还确实感到畏缩,练武术练死的例子不多,最多因练过份而造成一些肌肉的伤痛,走火入魔了也可以由高明的武师帮助解脱,但练法术过程是怎样的,连传说都很难听到,更没有人现身说法,我哪知道会不会练死?
练死那就白练了,得不偿失啊。
那就不学了?
我确实感到犹豫不决。
张忌阳看出我迟疑的样子,不像是可以当场下决心的,就劝我道:“要下这个决心还是不容易的,这样吧,你先回到上面,考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