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小手冰凉 > 黄昏部落——老年人生活现状纪实

黄昏部落——老年人生活现状纪实

有一支动听的歌,叫做“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有一句流行的俗语,叫做“树老梢焦叶子稀,人老弯腰把头低”。黑头莫笑白头翁,鲜花能有几时红。岁月是一条无情的河,它从远处走来,又打身边流过,最终归入大海。人生亦是如此,天真的孩童,浪漫的花季,红火的青春,稳重的壮年,走过了春夏的美好季节,秋天终于悄悄地来到了脚下,怎样安排这无奈的人生之秋,怎样度过这最后的人生之旅?带着这个思考,冰天雪地的牛年之末虎年之初,我在广阔的大平原上城镇与村庄奔走采撷。

两种结果的黄昏之恋

老张是县化肥厂的工人,前几年老伴病逝,退休以后一个人跟着儿子过,生活不难,但只是孤零零地寂寞,特别是儿子上班孙子上学,家里只剩老张一个,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生病时,儿子媳妇照顾得虽说周到,但是青年人赶社会潮流,养家挣饭吃,忙得跟流星似的,总抽不出空闲跟老张说说知心话。老张心情郁闷,短不了三五日生点小毛病。老张的儿子小张在县委开车,认识一个也在县委大院开车的驾驶员小朱,二人关系十分要好。小朱的母亲在县医院上班,父亲病故,母亲退休以后在家呆着,空荡荡的也是没个说话人,有个头疼脑热的,小朱觉得自己再怎么伺侯也没有父亲活着时母亲过得舒心,看着母亲像只孤雁真够伤心,再加上婆媳之间关系微妙,很难调停,小朱每一次出车,都不能全放下心来。小朱和小张空闲时常在一起聊天,聊着聊着就有了同病相怜的共同感觉。哥俩处朋友已经很久了,有一天俩兄弟喝了几杯酒,就不约而同的又说起了父母亲的话题,说着说着,不知是谁先提起,说是让两个老人合拢为一家,或许能彼此互相照应,也同时减去了哥俩的精神负担。两人一拍即合,分头回去探探二位老人的口气。小张回去一说,老张沉思了半天,说可以先处一下。小朱回去一说,母亲认为儿子想甩包袱,小朱千解释万解释,说真心想给母亲找个伴,母亲才答应可以先见一面。

见面那天是在城郊百亩桃园,小张和小朱各开一辆小车把父母送到了桃园边的小溪旁,说好过一会儿来接就掉转车头回城了。那时正是春天的傍晚,灼灼的桃花开得如火如荼,高大魁伟的老张着一身藏青西服,配一条米黄领带,新理了发刮了胡子,显得格外精神。小朱的母亲纤细伶珑,白静的脸庞,齐耳的短发,围一条洁白的纱巾,着一身银灰的羊毛绒外套。“到底是一位医生,毕竟不同凡俗啊!”老张一眼看到,便在心里暗暗感叹。二人简单地自我介绍后,便在桃园里漫步,巧得很,二人竟同龄。既是同龄人,共同的话题就多了,由挨饿、读书、战争、解放,一直谈到婚姻、家庭、子女。彼此的感觉是:一个忠厚稳健,一个温柔善良。二人在桃花丛中漫步,夕阳的余辉给他们披了满身的金辉,偶有微风吹过,花瓣簌簌落满了他们一头一身。二人就忙着互相摘去对方发间衣衫上的花瓣,不料那花瓣竟是越摘越多,老张笑着说,不是花季了,花还这么有情!小朱的母亲说,是孩子们有情,把咱们送到这个人间仙境来,这么多年,我天天在医院里蹲着,接触的都是病人,还不知道有这么个好去处。老张说,这下知道了,以后年年来散散心吧!小朱的母亲微笑着点头答应。

这话真让老张说准了。第二年春天桃花又开的时候,二人真的又来了,这一次是老张骑自行车带着小朱的母亲来的,二人已是恩爱夫妻了。如今,老两口开了一间小店,与儿女们分开单过。每日清晨,两人早早起床,去体育场参加老年人晨舞,舞罢二人同骑一辆自行车去菜场买菜,选菜自然是老伴的事,老张只当车夫。那间小店收入颇丰,老两口正催着儿子们给挑一辆上档次的摩托车呢!小张和小朱哥俩眼下是开心又放心,看着越活越年轻,越精神、越忙乎的二位老人,他们二位的任务是:每星期带着老婆孩子去老人家中美美的大搓一顿。

同是老人,***就没有老张那么幸运。***有五个儿女,先后都已成家立业,分出去单过。***的老伴久病卧床撑了三年后才撒手归去,留下***孤身一人。***是高级教师,月工资加各种补贴近千元。老伴刚去世时,因有工作忙乎着,还没觉得有什么不适。但刚填过退休表,就感到了一丝闲下来的冷落。屋里屋外一个人,种花养鸟,吟诗作画,心里总觉得还缺点什么。暑假里,省教委组织了一次高级教师旅游观光活动,就在那次旅程中,***结识了黄山市的一位杨老师。那位杨老师丈夫病逝,身边还带着两个孩子,一个孩子正在上大学,一个孩子上高中,比***还年轻几岁。一路上相处,***很欣赏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