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太平裂碑记(出书版) > 第368章完结

第368章完结

这段历史荒唐和乱掰到不可思议,崔浩好端端的,怎么会故意去羞辱他的老板?何况他会得到重用,本来就是靠捏造魏国祖先出身,才拍对了马屁,他再白痴也不会傻到去“务从实录”,说他的老板本来是在大鲜卑山抢劫的。gougouks.com崔浩一直在教拓跋焘怎么打宋朝,要说他也想搞“反清复明”这一套,是汉人放在拓跋焘身边的间谍,那就更是梦话连篇了。

拓跋焘会突然把一个功劳这么大、却又不震主的谋臣(他没有兵权又不是贵族,完全威胁不到拓跋焘)给杀了,还杀得恨得要死,这背后的政争疑云,也非无迹可寻,但那是另一个主题,在此不多阐述,只是要说:历史上写的,完全和崔浩的政治历练与背景矛盾。

小说中写崔浩是被陆寄风摆了一道,才死得莫名其妙,当然只是小说笔法,真正的历史要推理起来,会比小说更有趣。

再说回历史与真实人间的不合理性吧!像拓跋焘这样虎视苍生、雄才大略的皇帝,就算不死得轰轰烈烈,好歹也要扯入个政争啦、夺嫡啦什么的,热热闹闹的驾崩,才合理吧?

《雍正王朝》这部极好看的连续剧里,要是演到:雍正有一天喝水呛到,然后死翘翘了,观众一定会骂翻天。这是什么鸟结局?编剧搞什么鬼!

偏偏真实的人生就是那么无法预测,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你要坐下来,背后的椅子会突然被人家抽掉,然后摔得屁股开花。像拓跋焘这样金光闪闪的皇帝,打仗打得全世界都怕他,凶残的赫连定也被他管教得乖乖的,结果,他竟然是在寝殿里被中常侍宗爱暗杀,实在死得非常的鸟。

历史上拓跋焘宠幸宗爱的程度,也算罕见,宗爱以阉臣的身分,封官晋爵,做到秦郡公,却会暗杀主子,他的动机当然是为了权势,与当时太子党起了冲突,所以先下手为强。比较奇怪的是他怎么有机会得逞?不要说宫里到处是警卫,要杀个皇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当时拓跋焘正当盛年(四十五岁),也不是没有抵抗能力,竟会让一个阉官给杀了,两人当时在寝殿里搞什么鬼,真的也充满想象空间。

再说到陆寄风其人。

在南北朝之世,道教分为南北,北方以寇谦之的天师道为尊,重视统治性;南方就是更为成熟及内涵深厚的上清教派,上清教派的创始人陆修静将道教的教义加以综合,并融合佛教的哲学思想,使道教臻于成熟。

陆修静是吴兴人,生年不详,由于正史上没有他的传,只在各种道家的著作中,可以拼凑出他的一生事迹。据说他是陆逊之后,幼有异相,喜读书,通辟谷之术,不需要吃饭。他婚后不久就离弃妻子,到云梦山修道。有一段故事是说:

陆修静为了寻药,曾经下山,顺便回家住了几天。那时他的女儿生了重病,家人求他医治。他说:“我本委绝妻子,托身玄极,今过家,事同逆旅,岂复有爱着之心?”便离开了,但是女儿的病却也好了。

为了求道,他曾到处云游,后来在建康时,宋文帝刘义隆听说了他的大名,请他入宫讲道,对他十分拜服,而皇太后更是对他执门徒之礼。

陆修静在宋朝的皇族间地位很高,他所推广的教义与传统道教有很大的差别。在宋明帝刘彧时,刘或曾经召集了许多当世最有学问的名流、僧道、学者,展开一场学术高峰会。或许是树大招风,大家矛头都针对着陆修静,“时玄言之士,飞辨河注;硕学沙门,抗论锋出,掎角李释,竞相诘难。”陆修静一个打十个,“标理约辞,解纷挫锐,王公嗟挘阱窃梅!?/p>  此后陆修静的地位更稳固,道书追记他有很多奇闻轶事,最后他说要回庐山,“……偃然解化,肤色晖灿,目瞳朗映,但闻清香,惟不息而已。化后之日,庐山诸徒咸见先生霓旌纷然,还止旧宇,斯须不知所在。”陆修静的羽化辞世,和许多神仙传里的传说类似,都没死,都神出鬼没的离开了家人。

而陆修静对道教的贡献很大,不但整理道教经典,使其系统化,并纳佛入道,大量吸收佛教理论。陆修静将道教经典归纳为三个主题,分别是洞真、洞玄、洞神。“洞真”指的是服食导引、奇门遁甲等法术,包含内容十分庞杂,理论上认为:只要能使人体内的诸神永住本身,就能使人长生不死。“洞玄”的内容则以降伏妖魔等仙术为主,按五行方位列名诸神,然后佩符、设坛,可以召唤神仙引度修道者成仙,或是至少可以降魔制鬼。至于“洞神”则以图箓为主,以去邪治病、卜问吉凶。除了三洞之外,还有四辅,合称七部。道经的分类法往后一直沿袭陆修静的分类法,没再做改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