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公公的七十大寿,正好又赶上周日。一大早,我就到早市上溜达看看有什么新鲜的海货,因为潮水的关系,每天市场上说不准有啥新鲜货。买了三斤活蹦乱跳的大虾,买了两斤活八带,买了一条新鲜的野生大鲈鱼,买了12只沉甸甸的大螃蟹。这些就花了我一千多元。
一周前,婆婆打电话给梁焱,问公公的生日怎么打算,梁焱和我主张在外面吃,在外面吃的话,四个人可以平分餐费,上次也就每家摊派三百元,省时省力。
婆婆不同意,说冰箱里你们拿回来的东西满满的,再说除了你大姐能同意出去吃,你二姐和三姐怎么也不会同意的,她俩家严重缺钱,不可能同意的。梁焱说,是的妈,回去吃冰箱里我孝敬你和爸的东西,喝我给你们拿的好茶,吃着我拿回去的她们喜欢吃还不舍得买的干果,最重要的是一分钱也可以不花…
婆婆说,实话跟你说吧,就是你二姐和你三姐和我的,今年不愿意在饭店吃,冰箱里什么都有,还得花钱出去吃饭,太浪费。不过你告诉鑫雪,这次你两个姐姐答应我回家做饭。
看来打蛇就要打七寸,上次我们提出出去聚餐的方法,真的打到了三个姑姐的七寸了。她们都是既不想出钱也不想出力的主儿。我们上次提出公公的生日宴出去吃,她们欣然同意的,等结完账梁焱就和她们要钱:一共花了1260元,你们每人出300元,我出360元。她们听了一愣,互相对了个眼神,很不情愿的把钱掏了。看来她们开始以为是梁焱和我请客买单呢。
不久前有件事情对的我触动很大。有次我和梁焱回家都快中午12点了,进了家门,看见婆婆一个人在洗菜做饭,手忙脚乱的,公公和三个姑姐在客厅里搓麻将,稀里哗啦的。我顿时不高兴了,立刻到厨房去帮忙做饭,问婆婆,妈怎么就你自己做饭啊?都这个点了,她们为什么不过来帮忙做饭?婆婆无奈的的摇了摇头说,都不想干活,玩心重呗。我说妈你怎么不说她们呢?婆婆说,都那么大的人了,还用我说!
我出了厨房就看见梁焱在洗手间洗手,我就进了洗手间的门,把门插上,悄声和梁焱说,你看到妈一个人做饭吧?梁焱立刻表示不满说,真是岂有此理,她们真能使下去心那!我说,今天你必须和她们规定好了,以后到点做饭的时候,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大家一起忙活做饭,吃完饭收拾完了碗筷再玩。梁焱坚定的给我一个OK的手势。
出了洗手间门,梁焱就嚷嚷着叫她们到厨房做饭,人多力量大,一会儿功夫就吃上饭了。吃完饭梁焱就提出了,今后到了吃饭点大家一起忙活做饭,不能让咱妈自己做饭,谁有异议?三人都表示同意。看婆婆的表情就是有儿子撑腰的硬气表情。
这件事给了我不小的触动,我感觉她们也不是不心疼自己的妈,可没有人出头为婆婆说话,顺序是这样的:公公也很心疼婆婆,可他不说,要等着闺女自己觉悟。可闺女们玩心重,看公公都和她们一起玩,都不心疼婆婆,大姐也在,都不发话帮着做饭,我也可以心安理得的玩了,毕竟天底下谁不喜欢玩呢!
很简单的事情,就是有个人站出来定个规矩而已。这是典型的家庭版的,相互推诿不作为的真实事例。
今天公公的生日,我和梁焱是有目的的教育三个姑姐的一次实地演练。就目前情况看,一切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两个姐姐能主动要求做饭就是个大的飞跃。
生日宴会热热闹闹的,每个人都很开心,我看着这个场面,觉得这还是个和谐的大家庭,人也不是坏,还都很善良,只是因为个人的素质问题,导致3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些不妥。只要老的不说话,小的就会装疯卖傻。这样的家风需要改改。
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也有一件事至今想不明白。那时梁焱的爷爷过生日,公公带着全家到爷爷家吃饭,我看到婆婆坐着小板凳在摘菜,我就蹲下帮着摘,这时三姑姐看见了,也蹲下帮着摘菜,这时候婆婆很严厉的对着三姑姐低着头压低了声音说,你在这儿干什么,出去玩去!三姑姐不知所以然的抬起屁股走了。
我当时很年轻,就觉得婆婆可以让我干活,而不让自己的闺女干活,是有意这样培养的吗!不得而知。是风俗?还是人为?当时我也只能一笑而过。现在想来是否和婆婆平时的做事影响有一定的关系,才能让三个姑姐养成这样的习惯。
家风的培养首先是父母的思维方式要正确,可现在公公婆婆年纪也大了,是非曲直也不能和他们理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从三个姑姐的个人素质做切入点,慢慢渗透正确的认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