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氏也从不摆婆婆的谱,不曾磋磨过她,因为这,村里谁不羡慕她有个好婆婆?
这也是导致她后来胆子大,克扣自己婆母口粮的原因。
她知道,大林氏就算不考虑她,也要考虑她儿子和两个孙子在村中的面子,肯定会打落牙和着血往肚子里咽下去的。
可是却不想,这林氏会去找她家的男人。
别看沈庭听她撺掇,和老二分了家,可要不是老二屡屡不中,且她又生了两个孩子的话,为了两个孩子,他才同意的分家,不然哪里能那么容易。
分家后,沈庭本就因为没有照顾自己母亲而歉疚不已,得知她没送口粮过去,那日狠狠地打了她一顿不说,楞是叫了族里人,要将她休弃。
若不是最后婆母得了口风过来,那日她怕是就好日子到头了。
沈庭继承了他爹的泥瓦匠的手艺,做事又勤快,挣钱也不少,也不喝酒,不闹事儿,要不是她和大林氏有着亲戚关系,怕也是轮不到她。
若是真休弃了她,对于沈庭是丝毫没有影响的,村里惦记沈庭的可不少。
所以自此,她便不敢到大林氏面前闹腾了,好在两家分了家,老房子在村中心的位置,而大房的新房子在靠近村口的位置。
她不上门,老太太,轻易也不会找她麻烦。
“哎呦,亏的娘提醒,我就说我好像忘记了啥事儿,原来是忘了带粮食出门了,本来都拿好了,临出门瑶瑶叫我一声,我便将东西落下啦,我这就回去娶。”
沈瑶是林秀的二女儿,林秀嫁到沈家十年,生了三个,两子一女,可惜老二没有活下来,如今就一个大儿子沈明齐,二女儿沈瑶。
大林氏又岂会不知道她到底拿没拿,不过是心知肚明罢了,林秀要走,她也没阻拦,倒像是真信了她的话一般。
等林秀一走,大林氏这才转身,怜爱的看着正在洗衣服的外孙女。
“玉娘早点洗完衣服进厨房去烤烤火,可莫要冷着了。”
刘容玉笑眯眯的点了点头。
“知道了的外祖母,我这里很快就好啦。”
大林氏叹了口气,见刘容玉在拧一件厚衣服,连忙接过衣头,帮着一起拧。
“你也莫要多想,你那小舅妈在家中就不曾干过这些,咱们家穷,她能嫁到咱们家已是不容易,外祖母也有些私心,想着让她能对这个家有个好印象,也能稳稳她的心,好再给你小舅舅再生个孩子才好。”
说完,枯皱的脸上,满是担忧。
十一月的天,已是够冷的了,这年轻的媳妇若是沾了冷水,怕是更不好生。
刘容玉是做惯了这个的,年龄小,又麻利,所以老太太才想着让她做。
虽说外孙女也亲,可若是和儿子,和孙子比,又是要矮一截的。
刘容玉见外祖母跟她解释,脸上带了些诚惶诚恐来,生怕老太太误会似的,连忙急促的大声保证道:
“外祖母我没多想的,这些事我都是做惯了的,也没什么的,我懂你的意思,小舅舅能留我和妹妹在家中已是不易,我和妹妹肯定会念着舅舅的好,对小舅妈好的。”
听到刘容玉的保证,大林氏点了点头,帮着她一起将衣服拧了,正拿了干净的帕子将手上的手擦干,却听外面吵吵嚷嚷的声音,由远及近,朝着家门口而来。
大林氏和刘容玉相互对视一眼,心里皆是咯噔一声,莫不是……
两人眼睛里都透着一丝纠结和害怕,直到外面的声音真切的透过来,那害怕的情绪高涨到了极致。
“奶奶,奶奶不好了,不好了,你快去看看……婶婶……婶婶”
“怎么了,怎么了?”大林氏颤动着声音问道。
沈瑶好不容易跑进来站在大林氏的面前,一只手撑着膝盖,显见是累极了,只见她面前围了两个人,皆瞪大了眼睛看着她。
等好不容易缓过来一口气,这才将手上,大林氏这个月的口粮递过来道:
“奶奶,这是我娘让我拿过来的粮食。”
大林氏此刻哪里还有心思顾忌粮食啊,连忙催促着问道:
“你这孩子,你,刚说你婶婶,你婶婶咋啦?”
沈瑶一手举着粮食,一只手托着底下,倒是刘容玉看出来她的累来,连忙伸手接过。
入手微沉,她不止一次帮着接过粮食,一上手,便能估摸出,这次拿的粮食要比之前几次的多一点。
不过她也没有出声提醒大林氏,只想着等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