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二年,十月初六日,重修的山东曲阜孔庙落成。
为表重视,康熙特派十七岁的胤祉与十六岁的胤禛,两位皇子前往致祭。
从京城到山东路途遥远,加上这次祭祀活动规模较大,所需的东西也多。
胤禛他们两人便没有骑马,而是选择了乘坐马车出行。
尚书房中,胤祉的文学与书法造诣都极突出。
所以胤禛自律的做完规定好的功课后,见时间还有多,便拿上书本前去向三哥讨教。
他掀开马车的帘子,见三哥看着手中的书,笑的极其古怪,不免问道:“三哥,你看什么呢?”
“哦,是老四来了呀”
胤祉扬了扬手中刚看完的话本,将其丢到古板的老四怀里,见他看到书名脸色微变后就忍不住乐出了声。
这老四一天到晚板着长脸,真的很让人想逗他。
胤禛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拿着话本回到了自己的马车里,他再次瞄到那香艳异常的书名,手一哆嗦书就掉在了地上。
这一掉,书就翻开了。
胤禛伸手去捡,注意到里面的三个字时,瞬间就知道了三哥为何笑的那样古怪,还叮嘱自己一定要看一看了。
他回来本不打算看的,但架不住书中开篇的男人名字与自己同音。
胤禛翻到第一页,写的是张殷禛如何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求娶到了绣娘的女儿姜如玉,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可好景不长,半年之内天气异变,热的吓人,导致村里耕种的粮食与蔬菜都陆续干死,食物开始不足起来。
张殷禛虽然身强体壮能吃苦,却不想体弱娇气的媳妇也跟着一块受苦,便前往后山去打猎。
一开始是得了不少猎物,让夫妻二人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
但村里人都饿瘦了,他们却脸色红润有光泽,可不就遭人妒忌吗。
于是在张殷禛又一次外出打猎时,身后偷偷的跟了四五个人影。
姜如玉久等丈夫都不见归来,心急之下主动走出了舒适圈去找人。
她顺着丈夫留下的标记,一路找到了山顶上,在那找到了张殷禛的一只鞋子,很显然,她的丈夫已经挂了。
而就在身姿曼妙的姜如玉伤心欲绝,哭的不停抽泣时,她的后方传出了脚步声……
胤禛猛的将书合上,眉宇微皱,如墨的眼眸闪过不快。
这三哥怎么会看这种书?实在有辱斯文!
后面的内容胤禛不看也猜的出来,毕竟《寡妇身娇体弱》这种一看就不正经的书名,能写什么呢。
他把书放到马车的抽屉里,决定明天就把它毁了。
天快黑时车队停了下来,因为离城镇还有段距离,所以就近安营扎寨。
晚膳时,胤祉见四弟脸又变回了那个死样子,开口问道:“四弟有看里面的内容吗?尤其是那新郎落崖后……”
话还没说完,胤禛就借口吃饱了回到帐篷里,独留胤祉一人待在原地。
胤祉:“好吧,老四还真没看呀,可惜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帐篷里的火光消失,外面空地上的篝火也渐渐熄灭,只剩下举着火把巡逻的士兵还保持着清醒。
无人注意的马车内,突然传出一阵响动,接着一本发光的书从抽屉里飘出来。
车帘晃动,发光的物体就不见了踪影。
熟睡的胤禛隐约感觉眼前一片绿光,正想睁开眼就觉得头一晕,失去了意识。
“新郎官怕是喝醉了,还能洞房吗哈哈哈”
“张殷禛快醒醒,别耽误了时辰”
“醒醒,张殷禛……”
胤禛在一阵推嚷声中醒了过来,他睁开眼,看着不停摇晃的环境,意识到自己现在应该是醉酒的状态。
但他晚上没喝酒啊?
还有,这群人是谁?三哥他们呢?
围在张殷禛身边的人见他睁开眼,连忙搀扶送进洞房,生怕今天晚上不能成就好事,那明天自己几个可就没好果子吃了。
姜村谁不知道这猎户喜欢姜如玉,为了她那真是愿意上刀山下火海。
要是新婚没有洞房,他们灌酒的还不被打呀。
胤禛步履蹒跚的走进一间不大的屋子,墙上贴着一个大大的红色双喜字,桌上摆放着喜烛与贡品。
“不打扰你洞房了,我们先走了”
“早生贵子”
“走了,别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