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国
群山错落,山势险峻,重峦叠嶂的山顶上一座青砖白瓦的道观格外醒目。此时一位白发白须的老道笔直的站在崖边望天。只见他拂尘一甩,转身回屋。
身后一个七八岁孩童,青衣道袍,眉峰如剑,却端端生了一双桃花眼,满目星光竟不及他双眼耀人。
“师傅,可是今夜天象有异。”
“西北方帝星现世,二十八星宿下凡,天下将乱。明日卯时,朱雀落南宫,你去将朱雀带回,或可保禹国一脉。”
朝风宫
“娘娘,用力,吸气,呼气,已经看到头了。”几位宫装嬷嬷正跪在床沿,望着床上这禹国最尊贵的女人,都不禁微微发抖,生怕有个万一。虽说当今王上以文治国,文人在禹国地位甚高,凡事都讲究个理字。但天子一怒,伏尸万里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宫女们端着纯铜制的水盆鱼贯而入,一声啼哭响破夜空。
刹时,四面八方涌来无数飞鸟,它们在朝凤宫的上空盘旋而鸣。
正殿内,“传闻南方七宿如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隆冬早春的夜空,故称南宫朱雀。”说话的正是禹国的国师李天师,只见他接着道“此等天降异象,公主必是朱雀转世,此乃天佑我禹国,天佑王上啊。”
辑丝勾线,红色龙袍上的飞龙栩栩如生,在禹国红色是王室的象征,禹国的君王独独钟爱红色,认为红色如牡丹般高贵,不像那西北蛮荒的澧国,竟用黑色做龙袍,在禹国,黑色是奴隶和下人才穿的颜色。
禹文王大笑起身,看上去不过三十多的脸上带着文人的儒雅,双眼却又有着上位者的凌厉。“赏,随孤去看看我大禹国的神鸟。”
月色如华,天空中的鸟鸣不绝于耳,似天与地为你而吟的绝唱,染过悱恻的月亮扶摇而上。
王后身边的郭嬷嬷将裹着红色锦丝被的小公主抱出,白白嫩嫩的面颊上一双如黑曜石般的眼睛正好奇的四下张望,额间红色的翎羽胎记在月光下格外摄人心魄。
“你是我王国的守护神,当如月亮般高贵,赐名为玥,封号怀尘。望你心怀天下,救黎明百姓于这乱世红尘。”
“恭喜王上,天佑禹国。”众人匍匐在地,齐声贺道。
“恭喜王上,我禹国又添一位公主,妾特来恭贺。”只见魏夫人缓缓行礼,纤腰不盈一握,似翩然欲飞,眼波流转,眉目含情,看的禹文王心神微荡。
禹文王还未来得及收回遐想,就见一内侍匆匆而来。“王上,青云观的无为小师傅求见。”张公公局促的说道。
青云观不是那位传说中的无道真人的居所吗,传闻无道真人年过百岁,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一眼忘尽天下事,一言能改万般命。门下只收过两位弟子,一位如今已是澧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符仪,另一位正是这站在门外的小童。
众人不禁唏嘘,能让青云观的人下山,不知是何等大事。当年禹文王还是太子的时候曾三入青云观皆被拒之门外,如今竟主动下山。
“快宣。”禹文王眼尾带着笑意。
门外小童踏月而入,虽着的只是朴实的道袍,但见他身姿如松,眉宇间带着拒人千里之外的淡漠,即便面对禹国的君主也无一丝的胆怯。
“师傅夜观天象,言朱雀入世,愿意收她为最后一个弟子,命我将她带回青云观。”无为说完只静静的站在那里,仿若清风洒兰雪,独立天地间。
禹文王闻言微微皱眉,虽然他知道公主玥必定不凡,但没想到竟能惊动到让真人收徒。若真是如此,那他得好好掂量掂量。正欲开口,王后只着里衣,身披朱红色的狐毛大氅,跌跌撞撞奔来。
“王上,不可,玥儿还那么小,怎么能去那荒山野岭之上。”
“住口。”禹文王面露不悦,王后平日并不是如此不知分寸之人,不知为何却在此时开口,朝堂之事岂何时轮到妇人谏言了。
“王后,这可就是你的不是了,公主命格不凡,自当为我禹国尽一份力。”魏夫人柔柔的说着,因她舞女的身份,平日没少受到王后的打压,如今有机会自是要拉踩一下王后。
“ 父王息怒,母后只是太过担心王妹,一时情急。”太子楚偃扶着王后站到一旁,余光微撇向魏夫人。
“王上,无道真人乃当世诸葛,多少王公贵胄想将自己的子孙送去都求道无门,如今肯收玥公主为徒,必然是知道公主天命不凡。”李天师略带殷勤的望向无为,毕竟他也曾是求道无门中的一人,但他得真人一句提点,已比旁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