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云村雨霁 > 第11章 慕名

第11章 慕名

该说不说,因为江雨霁发烧的事儿,本来预约的胃病自然没去成,但江雨霁有她的一套歪理,“胃病这就算是去了医院也就是让好好吃饭,你现在照顾我,照顾得好好的,就当我看过了嘛。”

加上工作繁忙,来回山路又赶……到底,李维没有坚持下去,不过偷偷藏了药瓶,加细心观察,似乎江雨霁真的好了,这才放下心。

再说这边学校。

那有待商议的经济大事儿,暂且先不管,当下学生们来了一半儿还少了一半儿,江雨霁也不愁的慌,凡事都得慢慢推进,一口吃不下胖子,在和校长商量后,江雨霁夫妻一起进行了教育的小小改动,即结合当地特殊情况,将课外活动全部改到田地间去!到没能来上课的同学那去!

此后三周,江雨霁和李维开展了属于云村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生活,白天能来上课的,认真上课;下午,不能来上课的,他们夫妻连带校长一起去田地里,去家里,统一的把人带到李桂芬家的空田上。

李桂芬家有地,还没租出去,本想着过了年种点果树,现在免费拿来给学校当做活动场地了。

田野里,江雨霁夫妻有了更大的施展和教育空间,而学生的基本课程里,本来就有日常生活技能的教学,比如个人事务的料理、梳洗、穿着、炊事、饮食、清扫、工具的使用及修理,还有识别钱币、购物、公共设施的合理利用等。

一开始仍有迂腐态度的家长们,可后来看到这边教的都是这种东西,就把自家孩子也送过来。

养成一个习惯大约是21天,所以,进行到大约第三个星期天时,大家已经觉得江雨霁夫妻在农活田间带聋哑盲学生们一起学习的画面,成了田间一景。

更别说,江雨霁和李维会带着学生们采摘,收割,那手法利索,就是他们一些老人都觉得惊奇。

不过,所有的活动,李维都没让他的盲童学生们参与,盲童所学的一直都是李维给他们专门设立的接人待物的日常礼仪以及和聋哑学生完全不同的课程。

虽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主要的方式是听和说,在听与说两方面,盲童似乎没有什么障碍。

但是,由于在沟通中盲童看不见对方的表情及其它由体态传递信息的线索,因而他们不能和视力正常的同学们一样,通过观察与模仿以学到这些技能,盲童看不到,所以李维很有必要对他们单独提供有系统的接人待物还有表情以及更多的教学。

在江雨霁带着学生们忙碌时,李维也将这一切当作自己教学的素材,眼盲的儿童,对听觉道的依赖,远比眼明儿童更大。学习也常以倾听录音教材或别人的朗读来进行,李维便是让同学们聆听割草的声,聆听脚步踩在水稻田里的声……都听出来了,还不行,还要模仿鸟叫的声音,模仿车轱辘碾压的声音,“这很困难,老师知道,可是,倾听和语言,对你们来说,是无比重要的……”

李维说的是很浅显而又温柔的。

事实上,由于视觉经验的缺损,盲童们根本无法从模仿中学习感情表达的方式,所以,无论是说话时面部表情单调,还是手势少,语调缺乏变化,嘴唇动作少,语速慢,音调低等等……这些表现特点,势必妨碍他们跟眼明人的情意沟通,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成年乃至老年盲人都是「高冷」的样子的原因之一。

当然了,现在大多数的城市人,能说话的,都不说话,俗称社恐。

可是,李维反而更希望他的学生们以后可以勇敢的表达,毕竟他们已经失去了神采飞扬的双眼,他希望他们拥有饱含感情的声调以及并不是那么夸张的微表情。

田野上,江雨霁的声音和队伍都已经渐渐远了,李维聆听和纠正着每一个盲童的肢体动作,表情,语气,很快……天空就渐渐地黑了下来。

江雨霁也带着队伍又回来了,他们是帮助村里的养鸭大户去了野湖边捡野鸭蛋,听到队伍里有些口齿不清发音鸭鸭鸭的,江雨霁转身给该学生一个大拇指。

“鸭叔还给了我一筐蛋,接下来,早饭可以煮鸭蛋了。”江雨霁说的时候,李维一面接过鸭蛋让江雨霁坐下来好好休息,一面有序的安排学生们一个个跟随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回家。

只是所有的学生都走完的时候,江雨霁和李维看到了一个从没见过的学生……

“二位老师好,快,说老师好。”

那个女人说的时候,推着孩子。

江雨霁没说话,李维礼貌先问:“请问您是……”短短三周,夫妻早已经把村子里的所有人口都摸清了,但这个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