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菜篮子里拿出来一个西红柿,准备做个西红柿炒鸡蛋。将篮子里的鸡蛋拿了出来,老唐又细细的闻了闻,没有什么奇奇怪怪的味道,应该是可以用的。
老唐先把鸡蛋在碗沿儿上轻轻磕了一下,然后就把一个完整的鸡蛋送进了碗里。接下来又重复了上面的步骤,成功的在碗里打了四五个鸡蛋 。
他边做饭,还边在心里感慨,上次他做饭还是上次了,他有福,这辈子和老谭在一起没受过什么罪。老谭喜欢做,他喜欢吃。老谭惯着他,他这么些年也只会做俩菜,一个是西红柿炒鸡蛋,另一个就是瘦肉粥。
老谭一个做饭多年堪比大厨的,在他做的瘦肉粥面前都得叹一句自愧不如。今儿要是早知道这娘俩儿会因为工作的事儿闹得不愉快,他说什么也不和老吴头钓鱼去。
那小老头每天都想着钓鱼下棋,一点儿都不关照家里。哪像他,五讲四美,每天都很关心家里,承包家务,还帮老婆刷碗,给女儿带好吃的。
他其实很理解老婆不想让小凤离开身边,一来,这家里就他们两个老头子老婆子,过得实在是没什么人气儿。二来,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谋深远。
在他们这一代人起起伏伏的大半辈子里,最为重要的生存经验应当还是能捧一个铁饭碗。这样,起码旱涝保收,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风浪,这个饭碗不会翻,那就饿不死。
但老谭也是关心则乱,那几年的下岗浪潮之下,多少人的铁饭碗被拍的稀碎,饿死的人有多少。
虽然如今凤儿捧得虽然是guojia的饭碗,但是绩效好的时候是一说,绩效不好的就又是一说。这饭碗够不够铁,肯定是够铁。但是也得看这铁碗里面有没有饭,有多少饭。
这次他和老谭的观点倒是不一样,他反而觉着趁着年轻,就应该多走出去看看,多长本事。技多不压人,多份本事还多条出路呢!人这辈子啊!不可控的事儿太多了。
他是个男的,他也大致明白多数男的的想法,孩子是必须的。不然断了血脉、断了香火、断了传承。
当年,老谭和他结婚多年都没有孩子。身边也不是没有人撺掇,这些人的撺掇分两类,一类是想给他塞媳妇,另一类是想给他塞孩子的。
塞媳妇的是说,女人不能生孩子怎么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塞孩子的是说,明白他和媳妇伉俪情深,但没有个孩子,以后死了连个摔盆的没有。
那个时候他想过,他和老谭都有工资和退休金,不敢说大富大贵,但那些钱两人养老安度晚年也是可以的。
她走在他前面,那他照顾她,虽说他只会做瘦肉粥和西红柿炒鸡蛋,但其他菜只要她想吃,他也可以学。学不会也有外面的大厨,他不会让她受委屈。
她走在他后面,那他就给她留一笔钱,让她再找个伴儿,有个知冷知热的人。不至于一个人冷清清的,那日子不得劲儿。
收养孩子,孩子的父母是怎样的人,这个孩子又会长成什么样子,谁也不能打包票。就算辛苦把孩子养大了,但孩子的生父生母前来摘桃子的也不是没有。
自己的孩子,亲生亲养也不知道有多少会忤逆不孝,这尚且都没办法。更何况是抱养的孩子,个中滋味更是难遇言说。
当初,也不是没人劝他,说他弟弟俩儿子,为什么不过继一个给他。这样的话,兄弟两人都也算是膝下有子。
但内里哪有那般简单,小孩子最是磨人不过。自己亲生的孩子都有些时候让人烦躁不已,更何况是抱养。
再者,他和老谭也都有工作,怎么可能为了一个所谓的后人而不管工作呢?归根结底也是不合适。
他弟媳妇因为生小凤去了,他弟一个人不只要养俩半大小子,还有个嗷嗷待哺的幼儿。那时候那日子过得艰难,就动了将这个老小送人的心思。
他弟弟也舍不得送走这孩子,但那时候小凤在他手里天天病,他也不能不管孩子死活。再说,他也得上班,不然俩半大小子跟着他喝风啊?
他那俩侄子小时候就很爱护这妹妹,因为他们爸爸决定要送走妹妹闹了好一段儿。小龙是个有主意孩子,也聪明,有领导能力,在一群孩子里也是孩子王。小虎有些傻乎乎的,打小就跟在他哥屁股后面。
小虎初中的时候跟着混子走了偏路,他爸爸都管不了,他这个做大伯的更也是没有什么办法。后来,索性就由着他在菜市场开个小摊子,起码兄弟俩饿不死。
他弟弟死的时候,把这俩哥哥托付给了小凤。倒不是说指望着一个刚上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