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后之前
邓猛女是东汉开国元勋邓禹的玄孙女,和熹邓皇后的侄孙女。和熹邓皇后刚去世,邓家就遭到清算,西平侯邓广德、叶侯邓广宗、西华侯邓忠、阳安侯邓珍、都乡侯邓甫德都被废为庶人,邓广宗和邓忠自杀,车骑将军邓骘遭免职,被遣还回封国,邓骘父子都绝食而死,河南尹邓豹、度辽将军舞阳侯邓遵、将作大匠邓畅都自杀,宗族都免官归乡,只有邓广德因是阎皇后亲属才得以留在京师。
邓氏外戚一向谨慎持重,天下称冤,汉安帝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又准其返回京城。汉顺帝即位后,任命邓骘的亲属为郎中,这其中就包括猛女的父亲邓香。
猛女大约在公元138年生于长安。猛女出生不久其父就去世了,猛女的母亲宣改嫁到梁家,梁家当时是后族,非常显赫,而且猛女的继父梁纪是大将军梁翼的妻舅,猛女改姓梁。
作为一个“拖油瓶”的孩子,猛女的童年生活可想而知,在众多真正的梁家千金面前,她常常卑微得像个丫头,小小年纪,不得不学会夹着尾巴做人,这让她一方面非常善于揣摩别人的心理,另一方面内心极度自卑,这份自卑感让她对周围的人充满了戒备和敌意,特别是对梁氏家族。
猛女成长岁月恰逢梁氏家族的权势逐步达到顶峰。但就在猛女十三岁的时候,梁太皇太后去世了,汉桓帝亲政,尽管大权还是掌握在梁氏家族手中,但汉桓帝不再独宠皇后,这让梁氏家族非常不安。于是梁翼的夫人孙寿在众多梁氏女子中将天姿国色的猛女选出,进献给皇帝,封为采女。猛女入宫后就获得了汉桓帝的专宠,再封贵人。梁氏家族以为又在汉桓帝身边安插了耳目,殊不知,猛女对梁氏家族的恨意一点也不少于汉桓帝,两人志同道合,心心相惜。
经过九年等待,梁氏家族在朝中越来越不得人心,梁皇后忧郁去世。宫中没有梁皇后做内应,梁氏家族又完全信任邓猛女。这样汉桓帝就开始实施自己密谋已久的计划。汉桓帝政变成功的关键是争取到军队的支持,司隶校尉张彪将宝压在皇帝身上,司隶校尉控制着长安的精锐部队,但张彪老谋深算,他并没有亲自统帅,而是让汉桓帝的心腹中常侍单超率军包围了大将军府,由于事出突然,梁翼和孙寿在府中自杀。卫尉梁叔、河南尹梁胤、屯骑校尉梁让、越骑校尉梁忠、长大校尉梁戟等都被处死。太尉胡广被免职。司徒韩縯、司空孙朗被逮捕入狱。梁氏外戚被一网打尽。
汉桓帝诛灭梁氏,猛女复邓姓,在汉桓帝夺权的过程中,猛女及邓氏家族出力颇多,加上猛女又是汉桓帝当时最喜爱的妃子,于是被立为皇后。
母仪天下
邓氏家族在猛女成为皇后之后再次复兴。猛女的母亲宣为长安君,后加封为昆阳君。宣去世后,孙子邓统袭为昆阳侯,官拜侍中。猛女另一个侄子邓康为沘阳侯,邓秉为淯阳侯。猛女的哥哥邓演封南顿侯。猛女的堂侄邓会继承邓香的安阳侯爵位,担任虎贲中郎将。邓氏宗族大量封官,赏赐无数。
桓帝诛灭梁冀以后,宦官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5人因谋诛有功,同日封侯,单超任车骑将军,位同三公,桓帝从此亲裁大政,单超等渐渐飞扬跋扈,于是汉桓帝就将他们一一除掉,又换了一批宦官帮助自己统治,汉桓帝利用宦官来维护统治的做法被以后很多帝王效仿。
延熹四年(公元161年),羌人起义,活动到了三辅地区,威胁京师,当时连年歉收,国库虚耗,汉桓帝下诏减公卿百官俸禄,向王侯借贷,出售关内侯、虎贲郎、羽林郎、缇骑营士和五大夫等。
在明朝时异常火爆的党争其实在东汉就出现了,当时也是标榜高尚的士大夫一派,依靠宦官的为一派,襄城人李膺是反对宦官集团的领袖,他任河南尹时,因打击阉党而被下狱,司隶校尉应奉上书为他求情,又被赦免,后来即任司隶校尉,宦官张让的弟弟任野王令,贪残无道,畏罪躲在张让家中,李膺知道后,即率吏卒到张让家搜出处死,李膺敢于打击当权的宦官,名声很好,士大夫能得到他的接待,被认为是极大的荣誉,称之为“登龙门”,他与太尉陈蕃、南阳太守王畅结为一派,延熹九年,宦官集团派人诬告李膺等交结太学生和都国生徒诽讪朝廷,桓帝诏令逮捕“党人”,第二年,在窦武的请求下,桓帝下诏将“党人”赦归田里,但终身不得做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党锢”,其实,汉桓帝宠任宦官不过是为了方便统治,而他适当打压反宦官集团,是在努力平衡当时最强大的两大政治势力,只要这两大势力不失衡,那么他的皇帝宝座就坐得稳。
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