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画家歌姬词人的崛起:大宋要翻天 > 第49章 敦煌拜佛(上)

第49章 敦煌拜佛(上)

宾至如归客店是一座三层楼的翘角回廊式木石结构建筑,白墙青瓦,朱漆栏柱,院子甚是宽敞,西侧另有马厩,院中三五从森森楠竹,七八块瘦骨嶙峋的奇石。

后院草地上一条青石小径蜿蜒直通主楼,店主人颇具匠心,硬是在这塞北苦寒之地经营出一分江南风韵。

陆小青和林岳分住二楼的两套客房,卢麒住三楼,客店最宽敞最精致的房间自然由掌门人李楚楚居住,她甫一到达客店,即闭门不出,但凡有事,也只是叫卢麒进房间商议。

某天卢麒出来后,向门下众人宣布,掌门人在西域奔忙数月,劳累过度,内力消耗甚多,需要闭关十日,恢复元气,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打扰。

自打客店前门和后门被各大门派围了个水泄不通以来,羽衣门的人足不出户,每日运功的运功,练剑的练剑,得其所哉,不见一丝慌乱。

门外的各路“保镖”也是心安理得,不急不躁,闲来无事比划几下把式,前后两条街倒似成了各门各派的练功场。

院内院外的人就这么耗上了。

敦煌在玉门关以东约百十里地,自隋唐以来,皇室贵胄、地方豪绅和善男信女便在此兴建寺庙,雕刻造像,开挖洞窟,绘制壁画,历经数百年的积累,如今规模宏大巍峨,乃是西域的佛教圣地,终年香火旺盛,朝拜者络绎不绝。

辰时未到,觉林寺外求签进香的百姓已排了百八十人的长队,王山提着一个柳条篮子,里面装满了线香和香油,如有阿图什峰上的熟人看见他,绝对认不出眼前这人便是那位容貌丑陋猥琐的画师。

此时的王山,肥头大耳,满面油光,狮鼻厚唇,俨然一副生意兴隆的屠户模样。

实则王山此番已是连续第五天来觉林寺进香了,每一天都换一副完全不同的样貌,第一天他扮作一位连鬓胡子的契丹人,第二天假扮高鼻深目的高昌回鹘人,第三天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跛脚老妇,第四天则以一副宽袍大袖文人士子模样示人。

如此大费周章倒不是故意向沈叔伦炫耀其出神入化的改颜易容之术,同一个人连续五天、在同一时间来同一寺庙进香,难免会惹人注意,谨慎如王山者连这一丁点的风险都不愿意冒。

觉林寺依黄土山坡而建,构造宏伟华丽,颇有隋唐风范,一半房舍建于露天,另一半房舍则是向山体内挖掘的洞窟。

如同莫高窟的其他寺庙,洞窟内绘有大量的壁画,寺庙内的典座僧专司绘制壁画和收藏历代典籍,丹青技艺和修复珍本善本的水平在西夏国乃是首屈一指。

客堂的西厢房乃是远道而来的行者和头陀的挂单投宿之处,本智和尚早早便起床,和寺庙内的僧众一起洒扫清洁,做清晨的功课,敲着木鱼念了半个时辰的楞伽经,他便悄悄离开众僧。

五天前,沈叔伦从一名西出玉门关的苦行头陀那里偷得度牒和戒牒,自行剃头,在秃顶上烧了六个戒疤,摇身一变成为本智和尚,混入觉林寺。

发现这寺庙有玄机的大功臣是沈茱萸,王山将她化妆成一个小乞儿,一连七八日成天坐在宾至如归客店后门墙角,晒太阳抓虱子,多亏了镇江沈家大小姐这番自我作践,沈、王二人的妙计方得以进行下去。

假和尚沈叔伦低着头匆匆穿过保和殿,来到正殿西北角的露天侧院,经过上下两层共八个洞窟的洞口,来到第九、十个洞窟前。

第九洞窟在上层,洞口镶嵌一圈青石,其上精雕细刻了南北朝风格的画像浮雕,饰以莲花纹、云团纹等等不一而足,洞口拱顶正中央是一块青白氤氲的大理石,刻有“九难窟”三字,乃是第九洞窟的大名,沿着山壁有一行浅浅的台阶蜿蜒通向洞口。

第十洞窟在下层,尚在开挖中,数十根粗大毛竹搭建的脚手架将洞口遮住,一辆牛车停在院子当中,两名当地农夫不断进进出出,将开掘洞窟挖出的土石运将出来,倒入牛车车斗。

不多时,觉林寺住持方丈一缠大师步入九难窟,身后跟着两位典座僧,白须白眉的那位法号素证,双手捧着一个粗瓦罐,另一位法号素谨的中年和尚手持一个类似浇花喷壶模样的物件。

知客僧和到访的客人早已在九难窟最深处的伽楼罗堂等候多时。

此处便是该洞窟壁画精华之所在,岩壁上绘有五只斑斓璀璨的伽楼罗大鸟,头顶五彩如意珠,双翅伸展如华盖,宝色庄严,祥云漫卷,彩带飘曳。

不知从洞顶何处引入的阳光在西面洞壁上打出一个耀眼的光晕,闪烁吞吐,明灭不已。

“方丈大师,愚妇多次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