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诺夫堡曾经也是人人谈之皆向往的神圣之地。不因有他,只因为这座城市诞生过圣人。听着多少有些不可思议,尚武的韦诺夫堡居然出现过圣人。的确如此,百年前,一个名叫韦诺夫的人从此而出,历经种种磨难,最终大道有成,成就武圣之名。也因此,城池改名为韦诺夫堡。
武圣之名,并不必须意味着此人武功天下无敌,可横推当世。事实上,不论哪个行业,能称之为圣的,多多少少与儒有所联系。儒讲经世济用,修行的必须是能够服务当下的。这种理念下出来的武圣,自然对武学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贡献。
韦诺夫堡地处于仲叔阶,虽不如宣城、楚歌、莱茵、王辅这些一流都城,也可算是二流顶阶,比之沙河、吴歌还是要强些的。
韦诺夫堡以重匠闻名天下。韦诺夫堡中的铁匠是要打造重甲和长矛的,木匠是要打造战车的,术士是要研制火药的。可以这么说,韦诺夫堡只有两种人,为战争而生的战士与为服务战争的匠士。不过像这种能够保障战争的重匠,非技艺高超者不可得,堡中的匠师大多也眼界甚高,一般情况下是瞧不起其他制作家具的同行的。可以这么说,除了被楚歌城完全垄断的错刀,没有什么是韦诺夫堡内的匠师放在眼里的。
重匠与术士是韦诺夫堡的两大顶级势力,而药师确是在此地不受待见。按理说,药师作为调理身体,中和情志的圣手,在哪里都会被欢迎的。可好巧不巧韦诺夫堡人十分注重练外,并且在练体方向上还有所成就。这使得从一开始就没有调理的概念,再加上与术士多少有些冲突,这才在韦诺夫堡中混的不好。
韦诺夫堡并不算很大,整体算是中心集中式布局结构,最外层是具有韦诺夫堡特色的高大的外城墙。外城墙向内又有三座内城墙,两座城墙之间的区域称之为进,也是多数人居住的地方。由第一、第二、第三内城墙与外城墙组成的中心集中式布局是天下主流的城池模式,这样子在防守作战中可以留有容错。不过韦诺夫堡的竖向台地式布局则体现了城池建造大师的生花妙笔。
韦诺夫堡人通常将二进之内的区域称之为内城了。内城居住着除了世家豪门和有着高超技艺的匠人。平常也有世家相请各路匠士,面子上显得更高调些,实质上也能请各位匠士照顾下下属的产业。由二进下三进,不仅要跨越三个门和第三内城墙,还需要向下走约莫百丈高的台阶,也就是说,二进区域要比三进区域高上百丈有余,同样一进与二进之间同样如此。在韦诺夫堡,这种高度差,既是地位的体现,也是实力差距的必然。
若说韦诺夫内城之中豪强林立,那么第一内城墙之间的区域则是双雄并峙的局面。掌握韦诺夫堡经济的叶氏与韦诺夫堡名义上的第一家族葛氏。值得一提的是叶氏与葛氏还有派别上的分歧,叶氏家族商市繁荣,思维变通,在朝堂中属于变法派,葛氏家族则依靠传统的重匠武器生产与盐铁资源垄断发展家族,属于守旧派。其中两大家族均有着自己的朝堂势力,每年都会招揽各界英才作为入幕之宾,特别是英杰大会之后,天下各路人才都能崭露头角,正是两家招揽的好机会。
叶家是韦诺夫堡最大的商贾,拥有遍及整个内城的商市。在新城主力推变法的背景下,商埠市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韦诺夫堡由传统的重匠加武备发展模式有逐渐转向类似楚歌的以商市文化为载体,以垄断行业为底牌的发展模式。叶家就是变法收益者,以至于商家得以进入朝堂,治理城池。同时,叶家也是变法派最为坚定的支持者。
叶青和叶柔是叶家新一代的代表人物,大公子叶青才华横溢,文论惊人,三小姐叶柔从小对于各类宠物有着令人羡慕的亲近感。一只兽王级别的追风狼竟然会匍匐在十来岁的小女孩脚下,这多少惊动了整个家族,甚至连赫赫有名的宣城谢家也前来祝贺,并定下了亲事。
宣城谢家三公子眺也是不世出的人才,自小便天资卓绝,且性格坚毅,最关键是生的俊朗,属实是多有少女动心。
宣城谢家前来提前,叶家自然夹到欢迎,不过葛氏家族却并不想叶家能与宣城谢家结亲,便以维护韦诺夫堡安全为由,在朝堂中立本参奏,叶家也是针锋相对,上奏葛氏以权谋私,各朝臣多数乐观其乱,也有些打着自己的注意,使得朝堂彻底乱了起来。城主尽管心向叶家,也确实有些不满,便将定亲一事推迟。
叶家。
在叶家宅院中,一身着白霓裳的贵妇人此时正气愤无比。
“我女儿定亲,干他们何事,还让他们在朝堂中吵来吵去,他们每天都当的什么差,办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