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篡汉:王莽大战外星人 > 第15章 上中下三策

第15章 上中下三策

王莽又开始捣鼓起了活字印刷,弄了好多胶泥在那捏活字,桃儿忧心忡忡地看着他,少爷最近精神有些不正常了。

终于,满脸是泥的王莽拿着一个刻好的活字,高兴地大喊:“成了成了!”

忽然地动山摇,长安发生了地震。王莽吓坏了,赶紧把活字毁掉,地震随之结束。

王莽彻底郁闷了,这活字印刷要是真的发明出来,那长安就成废墟了。好吧,贼老天你赢了,王莽暂时放弃了发明创造。

他苦思冥想了几天,决定去拜师。

他一个理科生,对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方面的东西欠缺太多。他想要去学习。

王莽发了狠,你不让我发明创造,那我就从改变社会制度开始。

他拜了当时长安最有名的大儒陈参为师,向他学习治国之道。

陈参可不是什么酸儒,他是有真才实学的,少年也曾立志报国,无奈出身贫寒,可是在这个一切靠出身的时代,只能是有志难伸,在屡次碰壁后心灰意冷,在长安开馆授徒。

陈参对这个弟子也是非常看中,特别是王莽的一些看法,能跳出朝局,看到天下,屡有惊人之言。陈参对局势和朝中人物的点评也让王莽受益匪浅。

这一日,师徒闲话,陈参问:“你认为现在天下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那时候社会风气比较开明,平常人不会因为批评朝政而获罪,师徒两个关上门闲话,也没有顾忌。

王莽也不客气:“难道是在于我大伯王凤专权?”

陈参摇摇头:“大汉立国二百年,从吕后当政,到武帝巫蛊之祸,再到现在王家一门七侯,都是外戚当国,不都是这样吗。”

王莽:“难道是因为陛下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陈参摇摇头:“权力又不在陛下手中,他努力不努力,还不都一样。”

“那老师以为现在天下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祸患不在朝堂而在四野。”

陈参道:“大汉立国二百余年,高祖立国时,天下人口千万余。现在天下人口六千万。天下人口多而良田却没有增加多少。”

“汉初一个农夫五亩地的产出可以养活一家四口,现在五亩地两口人都养不活,遇到灾荒只能卖儿卖女以求活命。”

王莽问:“原因何在?”

陈参叹了口气:“天下土地半数在王侯官员手里,半数在乡绅土豪手里,真正种田的农夫,只能租种他们的土地,所得七八成要上交,还要承担各种徭役赋税。”

王莽点点头:“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陈参:“这句诗说的极为恰当,是你写的吗?”

王莽摇摇头:“我听路边一个叫李绅的书生说的。”

陈参道:“这人有此见识,定是饱学之士,为何我没听过他的名字?”

王莽:“……”

陈参继续道:“当他们承受的超过极限,就是天下动荡的开始。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王莽:“现在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陈参:“没有,无论是朝中那些王侯将相,还是那些乡绅土豪,你动了谁的土地,谁不得跟你拼命。”

王莽回想上学时候学的历史课,从秦汉到清末民国,土地兼并犹如每个封建王朝身上的毒瘤,几千年都没能解决掉,只有一次次的推倒重来。但似乎几千年,只有那位教员解决了这个问题。

王莽:“小子有上中下三策,可解决这个问题。”

陈参:“愿听高论。”

“下策,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丈量全国土地,按每亩田地摊派赋税和徭役。这样国家可以增加大量收入,农夫也可以减少负担。”

陈参:“此法可解一时之困,到最后,这些赋税还是会转移到农夫头上。”

王莽点点头:“中策是土地收归国有,平均分配给种田人,使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杼,居者有其庐,老幼有所依”

陈参奇道:“你难道是圣人转世吗?”

然后又皱了皱眉:“只是这样必须有绝对的力量作保障,否则你会被天下士族撕成碎片的。你还有上策是什么?”

王莽思考了半天,嘴里蹦出两个字:“民主!”

“何为民主?”

王莽详细解释后,陈参脸色大变:“此大逆不道之言万万不可再提,我还没活够。”

……

在王商死后,朝中大权已经完全被王凤掌握了,刘骜任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