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704章 骆统

第704章 骆统

骆统字公绪,会稽郡乌伤县人。\w?e\i?q~u\b,o^o-k!.?c,o·m_

骆统(公元193年-公元228年),字公绪,会稽郡乌伤县人,陈国国相骆俊之子,东汉末年至三国时吴国将领、学者。

骆统自幼失去双亲,与姐姐回到老家乌伤跟随嫡母生活。

二十岁时,骆统已任乌程国相,任内有政绩,使得国中民户过万。

后又迁为功曹,行骑都尉。骆统曾多次劝孙权尊贤纳士、省役息民,并上疏反映百姓赋税严重、生活艰难的境况,建议孙权爱护百姓,让百姓能够生存下去,国家才能更加强盛。

骆统曾任建忠中郎将,统领过凌统的部曲。因战功骆统迁偏将军,封新阳亭侯,任濡须督。

骆统曾与陆逊一起商讨出火烧七百里连营的计谋,对付刘备。

在曹魏伐吴时,骆统与严在圭濡须口坚决抵抗曹仁,将其打败。

黄武七年(228年),骆统去世,年仅三十六岁。

骆统字公绪,籍贯会稽郡乌伤县。其父骆俊,官至陈国相,因不答应袁术借粮的请求,为其所派刺客暗杀。

建安四年(200年),骆统母亲改嫁给华歆做妾,骆统当时八岁,于是与亲戚一道回到乌伤。

他的母亲来送别,骆统拜辞母亲上车后,脸朝前而不往后望,他的母亲哭着跟在车后。

赶车的人说:“夫人还在那里。”骆统说:“不想增添母亲的思念,所以不回头看他。”

他侍奉嫡母甚为恭谨。当时年岁饥荒,乡里及远方来的人大多生活困顿,骆统为了帮助他们而减少自己的饮食。

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守寡无儿回到娘家,看到骆统的样子心里十分难过,多次问他是什么原因。

骆统说:“士大夫们连糟糠都不能吃饱,我哪来心思自己一个人吃饱?”

他的姐姐说:“真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自己把自己折磨成这个样子。”

于是她就将自己的粮食给了骆统,又将此事告知母亲,他的母亲也认为他很贤德,于是叫人分发施舍粮食,骆统由此名声显扬。

建安十七年(212年),孙权以讨虏将军身份兼任会稽太守,骆统时年二十岁,被试用为乌程国相,乌程百姓超过万户,都赞叹他能仁惠治理。

孙权嘉奖他,召他为功曹,代行骑都尉,并将堂兄孙辅的女儿稼给他为妻。/t^a+y′u¢e/d_u·.·c/o-m-

骆统致力于补救考查时政,如有什么见闻,他绝不让事情过夜再办。

他常劝说孙权尊重接待贤良人士,勤勉探究时弊;飨宴赏赐时,可让大家分别进见,对他们嘘寒问暖,施以亲密情意,启发诱导他们说出心里话,观察他们的志趣,使他们都感恩戴德,怀着报答之心,孙权接受了骆统的建议。

孙权前期所以能推诚信士,求贤若渴,恤民如稚子;

同时,量能授器,德能容人,亲以致爱,其间与骆统的剖心赤诚、刚正为人、谏以补过是密不可分的。

骆统后来出任建忠中郎将,带领武射吏三千人。凌统去世后,他又统领凌统的军队。

当时,税征徭役繁多,加之瘟疫流行,民户减少。

骆统于是上奏说:“臣听说君主治理国家,以占据疆土为强富,控制威福为尊贵,发扬德义为荣耀,永垂胤嗣为大福。然而,财物需要靠民众生产,强盛依赖民众力量,威权要借民众势力,福祚要仗民众殖养,德行要借民众兴盛,仁义要赖民众推行,这六个方面完全具备,然后才能顺应天命、传承福祥,保佑王族巩固国家。

百姓没有国君就不能相互安宁,国君没有百姓就无法开疆辟土。’

推理来讨论,就是百姓因君王治理而安定,君王因百姓帮助而立国,这是不可变更的法则。

如今强敌尚未消灭,天下尚未安定,三军有无尽的战争,江边有不懈的警备,赋税征调,一向积累苛烦,加之瘟疫造成的死丧祸灾,郡县空虚,田野荒芜。

听到所辖城邑的报告,百姓的户口日益减少,又多是残老之人,少有青壮之夫,听到这种情况之后,为臣心中如火焚急。

思虑考究其中原因,主要怪于小民不明事理,他们既有安土重迁的习性,而且又因先后出外当兵的人,活着的就生活困苦没有温饱,死了就抛尸露骨不能归葬家园,故此他们更加眷恋故土,害怕远行,把出门远行看得与死亡一般可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