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到拓跋濬把宦官宗爱嘎了,使北魏重新回归平静。】
【他自己也把北魏治理得不错,不过拓跋濬短命,二十五岁便驾崩了。】
【皇位留给了他年纪也不大的皇太子。】
【拓跋弘。】
【拓跋弘登上皇位时候才十二岁。】
【他倒不是昏君,和父亲一样,有着出色的个人能力。】
【就是年纪太小,还需要皇太后听政。】
【这个冯皇太后可不简单,曾是北燕王室。】
【冯太后虽然不是拓跋弘亲生母亲,却是他名义上的母亲。】
【当时鲜卑贵族乙浑擅权,就是冯太后出手,把他扳倒,自己掌握大权。】
【拓跋弘一开始,就是受冯太后操控。】
【刚开始登基时候的政绩,可以算给冯太后名下。】
【看到这就奇怪了,那拓跋弘的亲生母亲呢,按理说儿子得道,应该鸡犬升天才是。】
【这就不得不说北魏独特的规矩了。】
【因为是少数民族,一些规矩给我们看来确实不能理解。】
【儿子被立为皇太子,母亲就要被嘎掉。】
【这就是北魏独特的“子贵母死”。】
【别的朝代挣破头想要儿子成为太子,在北魏倒好,整天烧香拜佛希望皇帝不要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因为要被赐死啊!】
【好险登基的不是自己的儿子,冯太后才能走到台前。】
【冯太后听政了几年,很快拓跋弘的长子就诞生了。】
【他的长子啊,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孝文帝,叫拓跋宏,读音一样,字不一样。】
【这个儿子生下来后,冯太后必须还政了,不然大臣们要闹。】
【拓跋弘身上的迷案就从这里开始了。】
......
拓跋弘身上有什么迷案?
这些迷案全都和冯太后有关系。
或者说就是因为冯太后,才会搞出这些迷案。
......
冯太后到底愿不愿意彻底交出权力呢?
应该不太愿意,毕竟执政那么多年,突然被拿掉,心里多少不平衡,肯定想方设法抢回来,可是又是女儿身,难。
权力最容易使人改变了。
......
拓跋弘亲征不久,就有禅让的想法了。
官方说法是拓跋弘觉得太枯燥,想抽身出去,不想处理这些政务了。
拓跋弘喜欢佛教,想剃了头拜佛去。
又说拓跋弘禅让是因为冯太后逼迫,才不得不让给自己三岁的儿子。
到底哪样,拓跋弘自己就已经给出来答案。
拓跋弘禅让后,并没有表现出厌倦朝政哪怕一丁点迹象,反而主动要求大臣们国家大事一定说给他。
这哪像一个去当太上皇享乐的人。
对比唐朝那几个,简直离了大谱。
拓跋弘搬到简陋的宫殿,在哪里继续处理朝政,不管大事小事他都要过问。
意思仿佛是说,不给冯太后一丝擅权的机会。
所以说拓跋弘是主动禅让,基本不可能,必定有猫腻在其中。
很大可能就是冯太后逼迫。
谁知道拓跋弘不好惹。
......
拓跋弘和冯太后的政治斗争很早就开始了。
冯太后自身也不检点,宠信男宠,还是个大帅哥。
虽说冯太后不是自己亲妈,可是老皇帝是自己亲爹呀,看着老爹被戴绿帽,做儿子的不是滋味。
拓跋弘就把冯太后的几个男宠借口处死了。
后来拓跋弘就被迫禅让皇位。
和这件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拓跋弘长在深宫,却也是个马上天子呢。
成为太上皇后,他带兵亲征,打败柔然,杀到漠南,把柔然逼退数千里。
大胜而归。
他还在北郊举行了阅兵仪式。
很明显,是做给冯太后看的。
......
阅兵回来之后,拓跋弘在和冯太后的斗争中是占上风的,把冯太后压制得死死的。
可是冯太后耍赖了,斗不过你,就不能杀了你?
很快,拓跋弘就神秘地暴毙在了宫里。
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