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华夏泱泱几千年,开局请出文坛先师 > 第14章

第14章

“当然!”

林震韬目不转睛的看着文运战场。

他也很惊喜。

华夏历史上出现过的文明瑰宝,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后世遗失的文明瑰宝,只怕是流传下来的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想了想,林震韬若有所思的对林若彦道:

“若彦,你此前醉心于诗词,对声音这一脉研究不够。”

“要知道,上古时期,伯牙与子期乃千古佳话。”

说完,便不再出声。

静静的看着《史记》中金光演化的五音十二律。

文道修行,是专一,还是广有涉猎。

这是一个讨论已久的问题。

有的人认为,贪多不烂,广有涉猎到最后是样样不行。

所以,应该专一。

而有的人却认为,文道到最后,都是触类旁通。

一通百通,所以应该早早打好基础,广有涉猎。

林若彦走的是居中的路子。

她挑了自己喜欢的几类,进行深耕。

画面中,黄帝命伶伦降身于山谷,取谷之竹,作箫管。

五音之法,乃宫、商、角、徵、羽,这五个发音,分别对应人体的喉、齿、牙、舌、唇,不同的发音部位,会有不同的音色和音域。

这五音,也与五行相互呼应。

金木水火土,天下万事万物,莫不在无五行之中。

宁远对音乐没什么研究,此刻不由得发问道:

“太史公,天下声音或高低、或粗细,门类无数。”

“为何要归结为五音?”

司马迁笑眯眯的看着宁远,回答道:

“这便是大智。”

“将声音归集,以十二律串起,便能成曲。”

“如果不做分辨,把所有声音都拢在一起,便是杂音,会扰人心绪。”

“人之所以开智,正是因为会总结!”

“总结规律,便是文明诞生的起点。万事万物莫不是如此,比如此前文祖仓颉造字,也是提取六法,将所有的汉字字形,套进这六法之中。”

宁远不住的点头。

他对音乐无所研究,但是对太史公说的这番道理,却极为认同。

华夏有句老话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

的确,万事万物,如果不掌握其内在规律,那便只能看个热闹。

只见伶伦以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音,划分为十二个完全不同的半音。

这便是十二律。

十二律对应的天干地支,又和一年中的十二个月相为呼应。

这是……

取之于天地,却又还之于天地!

妙啊!

宁远只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舒爽,全身心的血液、骨髓被这五音十二律给浸润。

他体内的文宫,也隐隐有破开的趋势!

宁远终于感觉到了自己的文宫。

不容易啊!

太不容易了。

一直以来,宁远虽然被选中成为文运战场的华夏选手。

但是他竟然连文宫都没有叩开,说出去,恐怕都没有人敢信。

“按照林老先生的说法,这个华夏世界,每个人都要经历开窍,每个人都有文宫、文心。我的文宫怎么此刻才显现?”

“莫非之前一直不曾开窍?”

“是因为成了十万开窍人的半师,有反馈加身,才让自己开窍的?”

宁远有些想不透。

悠扬的曲调,有如从天而降。

穿透耳膜,让人的精神在这一刻得到极大的升华。

而地面上的情况就更是热闹。

无数人在听到这“天籁之音”后,如遭顿悟。

“我总算明白了,什么叫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但愿这次的时间能够久一点!”

“宁远和太史公已经对谈一个小时,按照前几天的规律,最多还有一个小时,这次的战场显圣就要结束!”

“快,用手机录下来。”

“耳朵才是最好的录音器,电子设备终究还是差了点意思。”

“扯淡。这可是来自远古的雄浑之音,录下来后,时时聆听,必能滋养自己的文宫!”

宁远没有打断太史公的金光演化。

而华夏子民,对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