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什么时候要追肥,要预防哪些病虫害,等等。掌握了这些果树管理技术,才能保证果树的健康生长。一旦果树管理不当,轻则减产质差,重则果树枯死,前功尽弃。
但在种植基地内,果树管理则变得轻松无比。
因为在灵气防御阵的保护下,种植基地已经自成一个小世界,内部形成了水气循环,种植基地内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下雨,不用担心果树会缺水;在灵气的滋养下,土壤被深度优化,松软肥沃,营养成分均匀,能满足果树的生长需要;能诱发病虫害的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有毒、有害微生物都已经被灭杀清除,不用担心果树会生病;山岗土层内部的蛇类、鼠类等隐藏的动物也已经全部被消灭或驱离,根本不用担心果树根部被动物啃咬伤害。
如此好的种植环境,果树的生长完全不需要人来干预,不需要人为浇水、施肥,就能生长得极好。可以说,只要种下了果树,就等着收获了。
董玄不知道他们可以这么轻松地管理种植基地,他只知道,种植基地的水土被改造,种出来的水果品质会更好。但他仍然认为,要管好种植基地,首先要增加自己对基地内果树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不种出高品质的水果,对不住老板这么大手笔的投入!他决定以后每天一有空余时间,就查找相关方面的书籍来看,还得做好笔记,把所有的种植知识都学到手。不过,眼下,还是先把老板交代的事完成好。
吃过晚饭,董玄带着一众安保队员在生活区那边定好了井的位置,要不是因为怕晚上看不仔细,他们还真想立即动手开挖。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餐,完成晨练和巡逻任务后,董玄宣布挖井正式开始。
挖井对于一群年轻力壮的安保队员来说,那就是小菜一碟。自从吃了柯清婉提供的那顿用空间食材制作的庆功宴,再加上生活在含有微量灵气的空气里,被灵气日复一日的滋养,安保队员们感觉自己的状态是前所未有的好!精神饱满,力量似乎总是使不完!挖井这样小劳动量的事,他们轮流着挖,只用了一个上午就把井挖好了。
井总深6米,虽不算深,但胜在出水量大,且基本能保持井中的水位在3米线上,真正的用多少水,补多少水。这是因为山岗水土改良过后,潜水层也上升了。这个井挖到3米深就开始出水了,出水后,挖井的难度就提高了。他们要一边排水,一边加快速度挖。
随着井深不断加深,井渗出的水量也越来越大,跟小喷泉似的,在井下的人,不断地用水桶舀水,井上的人不断地把水桶提出井外,倒在生活区边上的排水沟中。刚排空的井水,没到5分钟,又能渗出半米深的水。井下的人泥没挖出多少,倒把自己溅了一身泥浆。
最后下井的人叫方宣,他以前在家乡也挖过几口井,有一些挖井经验。他下井时,井深只有5米。他把井水舀到底后,担心井不够深,到时井水会不够用,所以他继续努力开挖,跟渗水比赛,直到挖到6米深,渗水的速度快要赶上舀水的速度,他才停了手。
挖好泥的井,在清理平整好底部后,需要铺上一层沙作过滤,再平铺上一层地砖作底,四周可以砌砖来加固井壁,也可以用水泥浇注的井圈作为井壁,还得加一个突出地面的井口。
下午,为了尽早完工,董玄带着工程兵出身的队员蔡济华一起到附近的镇上购买井圈、沙、地砖等水井配套物品,余下的人就留在种植基地清理井口、排水沟的淤泥,平整井边地面,挖好井边的去水坑。
两小时后,董玄和蔡济华随送货的大货车一起回来了。大货车在种植基地的大门口外卸下货便离开了。直到大货车消失在眼线范围内,董玄才打开防护结界的入口,让里面的队员们出来搬东西。
接下来的事情很顺利,董玄用刚买回来的井水抽水泵把井水都抽出来,然后让队员下井,清理平整好井底,铺上厚厚一层细沙,然后再铺上一层鹅卵石,最后平铺一层地砖作井底。这样把井底做成硬底,井水就不易被水桶搅得混浊。
井圈入井是相对困难的事,得用绳子把井圈绑好,吊入井中,放平后,从井底开始叠放,直至把井圈叠放到差不多与地面位置同平。不过,这难不倒力气多得没地方使的安保队员,他们连辅助吊架都没用,直接两人一组,徒手抓着绳子,把井圈小心吊入井中。很快,井圈就全部放好了。
井圈放好后,距离井的泥壁有一圈空隙。蔡济华带着其它队员用水泥沙浆回填井圈与井边的空隙,又在井圈顶上套上一个水泥做的带铁皮盖的防护井口,并在井边铺上一圈约2米宽的水泥地面。
一天后,水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