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一行人北上的目的地是大兴安岭,为了尽早赶到大兴安岭,他们在路上不做过多耽搁,再加上天气越来越冷,几个人游山玩水的兴致也大大降低,等到冬天真正到来的时候,小七他们已经顺利地走出了山海关。
山海关,是明代长城东端起点,有着“天下第一关”的美称,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山海关也是民间生活习俗的一道分水岭,山海关以南(俗称关里),老百姓的生活基本上遵从汉族的习俗,可是,一旦出了山海关,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北方(俗称关外),老百姓的生活中满族的风俗逐渐开始浓厚起来,衣食住行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从老百姓的言谈举止来看,关里关外也有很大的不同,山海关以南,老百姓的言谈举止还都比较传统,可是一过山海关,老百姓身上的气质似乎都有了不同的味道,这一点在关外的男人们身上体现的格外明显,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这里的“老爷们”说话非常豪气,仿佛一个个都是“道上的人”一样,说关外的人野蛮有些过分,可是,说他们身上都带有匪气,却是十分贴切的。
锦州,是小七他们出关以后来到的第一个大城市,说这座城市大,并不是说它的占地面积大,而是从居民的人数上说的,小七他们在街上寻找旅店的时候,很明显的感觉就是这座城市里人很多,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行人们身上的衣服都很臃肿,可能是因为天气寒冷的缘故吧,街上的人都把手揣进袖笼里,低头躬身行走的样子很滑稽。
小七他们在街上还发现了另外一个现象,那就是,这里的当兵的很多,小七他们不想惹事,所以看见当兵的就躲得远远的。
小七他们住宿的旅店名字叫做“王家旅店”,店掌柜姓王,是一个热情、豪爽的中年人,王掌柜见小七他们说话带着南方口音,就知道这四个人不是当地人,王掌柜按照惯例将小七他们安排到了旅店二楼最里面的两个房间里,王掌柜解释说,南方人都喜好安静,习惯不了关外这些人的大嗓门和“吵吵把火”。
桃爷对王掌柜的细心体贴十分感激,他们前段时间赶路比较辛苦,也确实想在这里好好休息一下子。
小七和桃宝把马车里的皮箱和包袱拿到客房,长黑把马车赶到旅店后院,交给后院的伙计,简单收拾完以后,时间就到了该吃晚饭的时候。
自从离开长海市,小七他们的饮食就一直不规律,有的时候吃两顿饭,有的时候吃一顿饭,入冬以来,由于天气寒冷,他们体内需要的热量也多了起来,所以,多数时候,他们也会吃点晚饭。
“王家旅店”的旁边有一家不大的饭馆,饭馆的大门是两层的,外面一层是一个厚厚的棉帘子,里面一层才是饭馆的大木门。
掀开棉帘子,推开大木门,迎面就扑来一股热气,热气里混合着饭菜的香味,让小七他们顿时就有了满满的食欲。
这家饭馆的伙计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这让小七他们感到很意外,中年妇女身穿一身蓝布衣裳,腰里扎着一个花布围裙,手中拿着一块白色抹布,一副干净利落的样子,中年妇女把小七他们让到临窗的一个饭桌前,先用抹布将桌子擦了一遍,然后才请小七他们坐下。
小七他们还是第一次看见中年妇女当伙计,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称呼她,中年妇女大概猜出了小七他们的心思,于是,大大方方地自我介绍说:“我姓张,你们叫我张婶就行了,这家店是俺家老爷们开的,俺们请不起伙计,所以才让俺这个大老婆子出来当伙计。”说完,张婶颇为自豪的笑了起来。
“张婶,挺好,挺好的。”桃爷微笑着点点头,小七和桃宝也都跟着笑了起来。
见客人们和颜悦色的称赞自己,张婶有些不好意思,她回身走到前柜旁,拎起一把大茶壶,给客人们倒上了茶水,之后,她问道:“大兄弟,大妹子,你们想吃点啥?”
“我们想吃点热乎的。”长黑轻声说道。长黑的体质特殊,一到冬天他就不甚舒服,所以,他现在最需要热热的饭食,最好还能有点酒。
“想吃热乎的,有哇。”张婶爽快地说道:“你们来的真巧,俺们家腌的酸菜今天正好出缸,俺给你们整个锅子,保管你们吃了浑身冒汗,哈哈哈哈……”说着,她转身就要走。
“张婶,等等。”桃爷轻声叫住了张婶,问道:“你们店里都有什么酒啊?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张婶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她略带羞愧地笑道:“你瞧俺,怎么忘了给爷们儿介绍酒了,这要是让俺家爷们知道了,又该骂俺了,哈哈哈哈。”张婶喜滋滋地接着说道:“俺家的酒都是俺们自己酿的,高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