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还不算离谱,到了南宋才是离谱中的离谱。】
【就不说赵构了,就说他孙子(虽然宋孝宗不是赵构儿子,不过名义上是儿子,孝宗的儿子就索性说是赵构孙子吧)。】
【宋孝宗作为南宋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皇帝,儿子却是一个不孝胆小于一身的皇帝。】
【最主要的是——怕老婆。】
【都是皇帝了,一样怕老婆。】
【南宋最初的三个皇帝,出现了一个神奇现象。】
【叫做三朝内禅。】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南宋的三个皇帝都是通过禅让继位的。】
【有自愿的,有被迫的。很不幸,我们的主角宋光宗就是被迫禅让出皇位的。】
【怕老婆就算了,皇帝也当不了。】
【第一个禅让就是赵构开的头。】
【赵构在杀了岳飞,促成绍兴和议后就打算享乐去了。】
【因为不能生育,领养了一个孩子,孩子长大了,迫不及待就禅让皇位出去。】
【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宋孝宗。】
【不得不说失去生育能力的赵构反而十分长寿。】
【他做了二十多年太上皇才去世。差点又把宋孝宗熬走。】
【在赵构驾崩后的第二年,当了二十多年皇帝的宋孝宗也不想当皇帝了。】
【北伐不得力,意志消沉,也决定禅让。】
【就这样宋孝宗也当太上皇去了,传位给儿子宋光宗赵惇。】
【赵惇本来就不是孝宗长子,但在宰相虞允文的支持下,孝宗也觉得这个儿子像自己,很喜欢,才立为太子。】
【不过宋孝宗错了,大错特错。】
【赵惇根本不像他。】
【宋孝宗本就是以孝闻名。就是不是赵构的亲生儿子,却对待赵构比亲生父亲还好。】
【把赵构养得多好啊,八十岁,赵构在他的照顾下也过得很幸福。】
【反观赵惇。】
【很害怕自己的父亲,总是担心父亲会把自己从皇位上拽下去。】
【赵惇自己又患有赵宋皇室遗传的精神病,不能受惊吓,疑神疑鬼的。】
【再加上身边有一个十分强势的老婆——李凤娘。】
【整天在自己耳边嘀咕着宋孝宗要将自己那样那样的,把赵惇活活吓出病来。】
【一登基,怎么劝也不去太上皇宫殿那里看望老父亲。】
【老父亲亲自写信叫他过去也不去。】
【宋孝宗孝顺了一辈子,没料到自己儿子竟然那么不孝顺,孝宗的太上皇日子可谓是孤苦伶仃。】
【家里有这样强势和可怕的老婆,不疯都难。】
【赵惇患病,经常不能处理朝政,朝政顺利地就被李凤娘操纵。】
【有一次,赵惇洗手,看见端盘子的宫女手指纤细如玉,不禁出口赞叹。】
【这一幕被李凤娘看在眼里。】
【第二天,李凤娘送给赵惇一个食盒,打开一看,正是那宫女惨白的手掌。】
【吓得赵惇屁也不敢放,那宫女的下落也不敢追问。】
【还有一次,赵惇要出去祭祀,把自己最宠爱的妃子留在宫里,随后就被李凤娘残忍杀害,并告诉赵惇是暴死。】
【正巧,正在祭祀的赵惇也遇到怪事,大风大雨忽降,把祭坛吹的七零八落,吓得赵惇许久不能说话,双重打击下,赵惇精神病愈来愈严重。】
【赵惇疯疯癫癫了,宋孝宗自己也不行了,很快驾崩。】
【宋孝宗都驾崩了,总该去给父亲磕几个响头吧?】
【不!】
【赵惇还是一样,一意孤行,打死也不去见父亲,就算他已经死了。】
【胡闹,简直是胡闹。】
【朝野上下再也无法忍受这个精神病皇帝了。】
【韩侂胄和赵汝愚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拥立赵惇的儿子赵扩登基,把赵惇赶下了皇位。】
【已经疯疯癫癫的赵惇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太上皇。】
【不过很快他就得知了政变和自己被迫禅让的消息,他很生气,不让儿子来见自己,也不搬出皇宫,就赖着不走了!】
【眼看软弱了一辈子的赵惇突然硬气起来,所有人都以为这次又将闹出大乱子,难以置信的一幕出现。】
【原本强势的李凤娘却松口了,劝赵惇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