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豹虽死,但洛阳的恶劣局面却没有得到改善,大司马府仍然在寻找破局之法。>*3{<8¥看!书o网<\ -¤÷追{¨最^*新>¤章?×a节`
在四月下旬的时候,洛阳再度发生了一起大案。这天深夜,有个疯子竟然自云龙门入宫,继而横穿了大半个后宫,一直走到太极殿前,对着皇帝的居所大喝道:“我当做中书监!”
此人并未造成任何损失,且当即被值勤的殿中郎收监关押。但他造成的影响,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了。
宫禁乃是天子居所,国家重地。光防御体系就分为三道,左卫将军与右卫将军负责宫外防御,冗从仆射与羽林中郎将负责宫内防御,在皇帝的身边,还有三部司马负责禁内防御。可这个疯子,竟然无声无息地接连闯破两道宫防,一路跑到天子眼前,这怎么得了?
他口中说是要讨封,若是这疯子是准备刺杀皇帝,那岂不是要变天了?就算不杀皇帝,以当时的情形,他完全可以闯入中书省和尚书省杀人,到时候死上几位高官宰相,又该怎么收场?
因此,此案一发,立刻在朝野引起轩然大波。而受到刺激最大的就是齐王司马冏,在他看来,此事极可能就是冲着自己来的。在皇宫中,哪怕有刺客混进皇宫中,也无法突破天子身边的禁内防御,可若是自己进宫遇到这种情形呢?恐怕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故而他力主追查此事,可结果一如既往,追查的过程极不顺利。
因为理论上而言,这个疯子经过的云龙门、建礼门、崇礼门、端门四道宫门,都归属董艾、卫毅等齐王党羽管理。从上面查,可谓毫无收获。那么去查那些守门的卫士呢?结果是涉事的十余名宫卫不翼而飞,与家小凭空消失。廷尉一连发出十余张通缉令,结果就仿佛泥牛入海,不见声响了。
追查到这个地步,朝廷上下陷入了一种诡谲的寂静,百官惟恐沾上此事的是非。但京畿百姓却议论纷纷,渐渐地,有一种言论甚嚣尘上,认为这是大司马自导自演的一幕闹剧,为的就是越过朝政,彻底揽权。
这种言论倒也不是信口雌黄。在经历闯宫案后,司马冏为了安全着想,从此不再入朝。原本他虽大权独揽,但还会走表面上的过场,大事自己商议后,会经过朝议再做决定。但现在,他将朝廷内的种种军国政务,统统搬入到大司马府内处理。在朝所有官员,奏对都只能前往大司马府。
与此同时,司马冏为了自己的安全以及办公方便考虑,大肆扩张大司马府,征用周遭民居竟数百间之多。e萝=:?拉*{小<±说?2 ?3更=新|最?÷÷快1/°重建后的规模堪比西宫。而且他还凿开千秋门北面的宫墙,专门在皇宫与自己的府邸间修了一条宫道。如此一来,他可以越过寻常宫防,直接通往中书省。
更让人注目的,还是大司马府的宫卫数量。司马冏将原本的千人卫队扩充到万人,兵卒全部启用自征东军司。一时间,大司马府幡旗成云,枪戟如林,其声势已然超过了前废太子司马遹,几与宫卫相当。
这些行为毫无疑问是僭越之举,会使得司马冏进一步丧失民望。但司马冏已顾不上许多,在舆论战场上他已经输得干干净净,也不在乎还有多少风评了。他必须采用这种方式,来确保自己对洛阳的控制力。
然后就是,该如何削弱河间王与征西军司。
于是就有了七月份的一封诏书,他向征西军司传诏,正式征辟河间王长史李含,以及前梁州刺史皇甫商入朝。
这正是董艾的主意,他在否认了祖逖和王豹的策略后,经过几个月的探听消息,终于想出了一条可用的策略,向司马冏进言道:
“大司马,决胜岂止在疆场?河间王欲以鬼蜮伎俩打垮大司马的人望,大司马大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征召其长史李含入朝。”
“李世容乃是河间王的智囊,他若入朝,河间王就相当于断了一条臂膀,我料他必不肯放人。他若不放人,就违背了朝廷的诏书,说明其有不臣之心,大司马可以名正言顺地斥责于他,将内战的罪名甩到河间王身上。”
“我又听说,李含和前梁州刺史皇甫商,以及现秦州刺史皇甫重兄弟两人不和。您可以征召皇甫商进入幕府,以此来拉拢秦州将士。”
“只要有了皇甫兄弟的支持,任征西军司有再多能臣猛将,也要先提防陇上。到那时,殿下也可以前后夹攻,重夺征西军司,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此计甚得司马冏欢心,能不付出多少代价,就削弱打击司马颙,何乐而不为呢?便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