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三国:开局俘获大小乔芳心 > 第64章 墨仲卿查得徐庶,周公瑾决战袁术

第64章 墨仲卿查得徐庶,周公瑾决战袁术

议事堂内,烛火摇曳,映照出蒋钦匆匆而入的身影,他步伐坚定,神色中带着几分急迫,直抵墨焱案前,低声而紧迫地禀报道:

“仲卿将军,近日风传,刘备麾下果然又添一智囊,名曰单福,听说此人非比寻常,刚入刘备帐下便为其操练士卒,只是其来历令人颇为好奇,却不知是何方人士。”

墨焱闻言,目光微凝,仿佛穿透了烛火,直视向更深的黑暗,缓缓问道:

“此单福之名,你从何人口中得知?可有确凿消息来源?”

蒋钦沉吟片刻,答道:

“末将乃是在行军途中,偶遇几位江湖人士,闲谈间偶得此讯。他们虽非军中之人,但消息灵通,言之凿凿,且提及此事时,语气中不乏敬佩之意。故此,末将以为,此事或有几分真意。”

言罢,议事堂内再次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唯余烛火噼啪作响,与窗外偶尔传来的夜风交织成曲。

墨焱轻颔首颅,沉吟间透出几分深思之色,缓缓道:“战场之上,胜负乃兵家常事,不足为奇。今既洞悉了为刘备幕后筹谋之人,取胜之道,自当豁然开朗。”

言毕,他嘴角勾起一抹淡然而自信的微笑,那笑容中似乎藏着一丝释然——原来,那传说中的智囊并非卧龙诸葛亮,如此一来,墨焱心中的忌惮便悄然淡去几分。

与此同时,一股灵光乍现,他恍然忆起了这位“单福”先生的真实身份,嘴角笑意更甚。

蒋钦见墨焱面带笑意,不禁问道:

“将军为何发笑?”

墨焱笑着解释道:“此人并不是单福,正是颍川名士徐庶,字元直,单福之名,不过是他避世隐居时所用之化名耳。”

“他自幼好学击剑。年幼时便对击剑之术情有独钟,勤学不辍。至中平末年,世间纷扰,他一时义愤填膺,为友复仇,手刃仇敌,而后披发涂面,仓皇逃遁,最后为官府所擒。”

“官吏无奈,只好将他缚于囚车之上,击鼓穿街过巷,企图借市井之眼知晓其姓名。然人心向善,虽有识得他面目者,却皆因敬畏其义举,缄口不言。”

“后来他的同伴解救了他,从此他更名换姓,洗心革面,折节下士,一心向学,踏遍千山万水,遍访天下名师,以求学问之道。其间,更有幸与当世大儒司马徽促膝长谈,论道经天纬地,其才情见识,令人叹服。”

蒋钦目睹墨焱对徐庶之才华赞不绝口,心中不免泛起层层涟漪,遂以疑惑之色相询:

“徐庶之才学,与君相较,又是如何一番光景?”

墨焱闻言,面色凝重而诚挚,缓缓言道:“其才智之广深,我自愧弗如,若是周公瑾来,或许能与之相较。”

闻此语,蒋钦面庞骤变,神色间难掩惋惜之情,长叹一声道:

“唉!天不佑我江东,竟让此等贤良之士归于刘备麾下,其势已成翱翔之翼,如何是好?罢了,眼下唯有速退淮南,重整旗鼓,再图后计。”

墨焱摇了摇头,说道:

此刻若言撤退,岂非正中刘备下怀?他若借此良机,挥师直取江夏,我等不仅前功尽弃,更将荆州的争夺权拱手让人。”

“江夏之地,幅员辽阔,百姓殷实,乃兵家必争之要地。若我军能据守于此,假以时日,不出三月光景,定能聚拢万余精锐之士,届时反攻之势,岂不犹如探囊取物,轻而易举?”

蒋钦眉头紧皱,说道:

“世人皆道将军兵法独步,善出奇兵,以险取胜。然观今日之势,刘备已稳踞襄樊,此地沃野千里,足以屯兵养锐,百姓归心,其势犹如蛰伏之龙,蓄势待发。加之襄樊地势险要,互为犄角,我军若欲图之,实乃难上加难,不知将军可有妙计破此坚城,转危为安?”

蒋钦的话语如同锋利的箭矢,直射墨焱心田,令他一时之间,竟寻不到反驳的言辞,只能缄默以对。但他深知,一旦自己选择退却,那便是将江夏这座战略重地拱手让与刘备,到那时,掌握了半个荆州的刘备,其势力将日益壮大,以至于割据一方。

这时,一向沉默不语的周泰发言道:

“将军若是如此忌惮这个叫徐庶的人,何不想办法除了他?”

“除掉徐庶的方法······”

身为极看重孝道之人,他深知,徐庶,这位以智计著称的奇才,其心中最柔软之处,莫过于对慈母的那份深沉依恋。但以亲情为饵,只怕会引出诸葛亮。

墨焱轻叹一声,眸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仿佛是在权衡利弊,又似在自我告诫。

“徐庶的确是个大才,但我亦非庸手,未尝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