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左丞相之尊,三次求见刘伯温,希望他看在李彬的功劳、皇帝陛下的面子上,免除斩首刑罚,可处罚,但罪不至死。
然而刘伯温执法如山,根本不予理会,再加上背后有太子朱标撑腰,所以直接把李彬给砍了,因为此事不止李善长这位开国太师,整个淮西勋贵全都颜面扫地了。
所以李善长这才展开了疯狂反击,驱使淮西党羽疯狂弹劾攻讦刘伯温,说他是元朝旧臣,杀淮西功臣是蓄谋已久的,又说他欺君罔上结党营私,逼得刘伯温主动请辞,老朱也因为刘伯温杀了李彬这个亲信而不满,顺势就同意了。
今日李善长见了刘伯温之后,先前的不满也尽数爆发了出来。
他满脸不爽地看向李祺,埋怨道:“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非要把这刘伯温给弄回朝堂!”
“淮西勋贵可是对这刘伯温恨之入骨,现在我李善长却主动举荐刘伯温助他回朝,只怕会引起淮西勋贵不满啊!”
李祺没好气地瞪了李善长一眼,然后懒洋洋地开口道:“这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其一,你自毁声誉威望,淮西党羽不会再依从于你,皇帝陛下也会打消忌惮之心!”
“其二,刘伯温此次回朝就是奔着杨宪来的,不出所料的话,杨宪很快就要大难临头了,他们二人之间的争斗,也有利于我们蛰伏起来。”
“其三,杨宪之所以会受到陛下器重信任,无非是陛下想要制衡淮西勋贵、制衡功勋集团,他之所以能进中书省,其实就是皇帝陛下安插进去的一颗钉子,可是咱们这位中书左丞相好像有些飘了,一旦刘伯温将其罪证上呈给皇帝陛下,那这杨宪……必死无疑!”
说完这些话,李祺就不再吭声了,闭目假寐。
可是一旁的李善长和李景隆却是惊得头皮发麻!
这小子,故意将刘伯温弄回来,竟是为了送杨宪上路!
嘶……
算计当朝丞相!
而且还是顺手而为之!
这个家伙,真是越来越毒辣疯狂了啊!
杨宪此刻脸色阴沉到了极点。
因为他的恩师刘伯温回京,再次出任御史台的御史大夫。
杨宪立刻携带厚礼上门拜访,他本以为念在以往的旧情上面,刘伯温会对他以礼相待,然后结果却是他连人家府门都没能进去,直接被挡在了门外!
一想到这儿,杨宪就恨得咬牙切齿!
刘伯温,你凭什么?
正当这个时候,杨宪笼络的党羽纷纷到来。
早在大明还没立国之前,杨宪就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更别提他现在贵为中书左丞相执掌中书省,很多人因此巴结杨宪,甘愿为其羽翼。
这批人大多出身浙东,因为刘伯温和杨宪同属于浙东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朝堂之上最大的两个派系是淮西党和浙东党。
淮西党都是朱元璋的老乡,以李善长为首,胡惟庸为次。
而浙东党以刘伯温为首,以杨宪为次。
淮西党官员势力最为强大,遍布六部百司,但也因此遭到了老朱的忌惮与猜疑,这才给了浙东党崛起的契机。
浙东党的根基之地,就在于御史台,执掌风谏台宪。
这是因为当年御史台处初立之时,第一任御史大夫正是刘伯温!
比起显赫的淮西集团,后来者浙东集团就差得远了,可浙东集团偏偏又由朝廷的一众言官组成,上至天子的家庭琐事,下至朝臣的人品才干,都是这些言官可以随意谈论的。
在刘伯温致仕归乡,杨宪炙手可热后,杨宪指使麾下党羽疯狂弹劾淮西党官员,给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制造了大量麻烦,风头一时无两!
可是现在,初代党魁刘伯温回来了,这些御史言官却是坐不住了,立刻赶来向杨宪求教。
原因很简单,浙东党的两位党魁,脾气秉性可谓是天差地别。
杨宪为人刻薄,贪慕权势,但极有城府,喜怒不形于色,也愿意结党营私,稳固自身权势。
而刘伯温却刚正不阿,毫无私心,一心为国为民,连别说犯事的淮西党了,连“自己人”浙东党要是犯了事落到刘伯温手中,这位名士都会毫不手软地严惩!
正因为如此,浙东党无疑更喜欢杨宪这位二代党魁!
可是刘伯温偏偏又被皇帝陛下重新起用了!
御史刘炳忧心忡忡地开口道:“相爷,现在该如何是好啊?”
“我们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