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事了!”
司马栓牢和粟永强说着就开始撸袖子,准备下手了。
强子急忙说道:“稍等一下,我去拿工服,都是现成的。”
老北京涮羊肉听着简单,但是准备起来却一点儿也不简单。
司马栓牢和粟永强手脚麻利的将两只内蒙草原羊羔子分割了,然后按照不同部位分别放在冷冻盘里,又放进速冻冰柜里。
这才开始准备起其他食材以及小料,粟永强上炉子开火炸制辣椒油,司马栓牢则继续在工作台上切配小料及蔬菜。
大概不到半个小时,重新烧的木炭加入铜锅里,又放入清水和羊尾油以及葱姜,盖上锅子就端到了桌上。
这时强子才指挥大伙各自准备料碗,他拿着一个小碗说道:“别嫌我啰嗦啊,这老北京涮羊肉讲究料碗,芝麻酱、韭菜花、豆腐乳缺一不可,辣椒油就是看个人喜好了,我弄一下,你们看着啊!”
廖国强笑道:“就你啰嗦显摆,搞得谁没吃过涮羊肉一样!”
“哈哈哈……”
众人虽然大笑,却都在看着强子怎么弄,然后有样学样,各自调了料碗。
火红的木炭高温很快就让锅里的清汤沸腾,这时服务员开始往每桌上肉。
“这是黄瓜条(羊肉的特殊部位)。
“磨裆。”
“大岔子。”
“小岔子”
……
羊肉的每个部位每桌都是两盘,然后就是普通的羊肉卷、牛上脑、背眼……等等。
强子夹起一片黄瓜条说道:“想吃瘦的非黄瓜条莫属,一只二十多斤重的羊羔子,黄瓜条也就能出两斤,这玩意非常嫩,沸水中三五秒就可以吃了。
说着将肉片伸进滚烫的锅里,不到五秒就夹出来,蘸了蘸碗里的小料,然后塞进嘴里嚼着。
“嗯……鲜嫩多汁,一点膻味也没有!”
当他把一片羊肉吃下去之后,其他人也都开始行动起来。
刹那间,大厅里的烟火气就上来了,众人一边吃一边称赞。
这老北京涮羊肉选材用料和蘸料小碗都有讲究,木炭火老铜锅是必备,手切鲜羊肉需要纹理清晰、红白分明,下入锅中久煮不老。就拿小三岔来说的,肥瘦适中鲜嫩不膻,大三岔看着肥,吃着却肥而不腻,小三岔肥三瘦七,口感绝佳,黄瓜条粉嫩养眼,吃着更是鲜嫩多汁,百叶脆嫩,羊血滑嫩……
料碗虽然就几样食材,也有相当的讲究,韭菜花必须选用草原上的野生韭花酿制,豆腐乳非王致和的不用,辣椒油必须选用四川的朝天椒炸制等等。
“强子,照你这意思看,我们估计还能吃几次吧?”
廖建国的女儿廖阿娇笑道。
“那必须的,今天吃老北京涮羊肉,明天重庆老火锅,后天粤式打边炉,包你吃完胖三斤!”
强子笑道。
“你死一边去,我才不要胖三斤!”
不过真的吃重庆老火锅是在三天后,因为火锅城还有许多东西没有完善,服务员、切菜洗菜的、保洁阿姨啥的都没到位,强子紧赶慢赶忙又活了两天,才算是将所需人员、干活调料等等东西准备到位了。
重庆老火锅跟老北京涮羊肉区别主要是主要食材,其他的菜品都可以通用。
二楼的大厅里,三张镶嵌着九宫格火锅的大桌子是临时从包间里挪出来的,要不然分开食之气氛有些不到位,大家一起谈话讨论也多有不便。
傍晚六七点的时候,强子宴请的人员已经就坐,还是吃涮羊肉那些老演员,不过这次少了龚长河的妇人赵淑芬教授,却多了他们的两个十来岁的孙子。
“这玩意跟涮羊肉看着区别大了去了,这红油汤水看着都热辣滚烫,让人直流口水。”
廖建国指着锅里沸腾的汤水说道。
“不过重庆老火锅又称为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是中国传统饮食方式,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羊血,粉类等,食材大多是上不了台面的动物杂碎,可能是因为内脏类异味较大,才整的这么麻辣吧?”
龚长河对似乎重庆火锅有不同的看法:“不过饮食习惯也是促成这种餐饮文化的根本,重庆气候潮湿,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