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行宫(原剑南节度使府邸)
深秋,午后。¢齐.盛+晓`税~枉_ +毋′错\内.容-
天空,是凝固的铅灰色,厚重得令人窒息,吝啬地将阳光滤成一种病态的昏黄,投射在飞檐斗拱之上,拉出扭曲而狰狞的阴影。
空气粘稠如凝固的桐油,每一次呼吸都需耗费额外的气力,吸进去的是灼热,呼出来的,却是从骨髓深处、从朽木梁柱缝隙、从每一个因惶恐而瑟缩的灵魂里,丝丝缕缕渗出的、无可救药的腐朽气息。
这气息无声地宣告着:大厦将倾。
殿宇之内,依旧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低垂的蜀锦华幔,用金丝银线绣着张牙舞爪的龙凤,却在摇曳的烛火下褪尽了威严,只余下一种垂死的、徒有其表的华丽。
巨大的鎏金香炉中,金兽口中喷吐的龙涎香浓郁得化不开,甜腻得令人作呕。
它徒劳地翻滚升腾,试图驱散弥漫在殿内每一个角落的恐慌与阴霾,却只让那无形的沉重感更加凝实,仿佛给每个人的肩膀都压上了一座无形的山。
殿门深处,杨国忠背对众人,如同一尊深紫色的、僵硬的雕像,负手矗立在悬挂于墙上的巨大蜀地舆图前。
那身象征最高权柄的深紫色蟒袍,此刻更像是沉重的枷锁。
舆图上,山川险峻,河流纵横,曾经在他眼中是进可攻退可守、成就帝王霸业的龙兴之地,如今却像一张巨大的、无形的蛛网,将他牢牢困在中央。
他保养得宜、白皙光滑的脸庞,此刻肌肉扭曲,额角青筋如蚯蚓般暴起蜿蜒,眼白上布满了蛛网般触目惊心的血丝。
他的目光,死死钉在舆图中央那个用朱砂点出的、刺目得如同滴血的红点上——长安。
那目光,充满了怨毒、不甘,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深入骨髓的、冰凉的恐惧。
死寂,是此刻唯一的声音,沉重得能压碎人的耳膜。
“废物!统统都是废物!”
一声尖利如同夜枭啼鸣的咆哮,骤然撕裂了这令人窒息的寂静!
杨国忠猛地转身,紫袍下摆带起一阵阴冷的旋风。
他手中那份被揉捏得如同腌菜、早已失去形状的“天工快报”,被他用尽全身力气狠狠掼在地上!
“啪!”
一声沉闷的巨响,如同重锤砸在每个人的心口。
纸张散开,头版上,裴徽那张年轻、英挺、眼神锐利如鹰隼的画像,在昏黄的烛光下,如同最锋利的嘲讽,瞬间刺得杨国忠双目灼痛。
画像下方,一行行粗黑的大字,则像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他的心尖,烙下屈辱与绝望的印记:
“诛杀安逆,乾坤初定!”
“身世大白,民心所向!”
“昏君禅位,天命所归!”
“七宗五姓叛国铁证昭昭!”
“延王身份,惊天大伪!”
“裴徽!裴徽!!”杨国忠的胸膛剧烈起伏,紫袍下的身躯因极致的愤怒和恐惧而筛糠般颤抖。
他感觉喉咙里堵着一团腥甜的铁锈味,几乎要呕出血来。
快报散开的纸张上,清晰地印着那些他以为早已随着长安太极宫那场滔天大火化为飞灰的“密信”影印件、钱粮账簿的片段、关键人证栩栩如生的画像……
而最让他肝胆俱裂、魂飞魄散的,是那份“禅位密旨”的影印件和揭露假延王身份的详尽证据链——那清晰得令人发指的胎记对比图、接生稳婆按着手印的证词、昔日王府旧仆惟妙惟肖的画像与口供……
每一个字,每一幅图,都像一把淬了剧毒的匕首,精准无比地捅向他杨国忠赖以立足、号令天下的“大义”根基,誓要将他彻底钉在遗臭万年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被粗重而压抑的喘息声取代。
下首侍立的几个心腹幕僚和侥幸随他逃入蜀中的旧部,个个面如金纸,冷汗如同小溪般从鬓角淌下,浸透了官服的内衬,空气中弥漫开一股汗水的酸馊气,与浓郁的龙涎香混合,形成一种令人作呕的怪味。
殿角巨大的青铜冰鉴里,冰块早已融化殆尽,只剩下几缕若有若无的凉气,徒劳地挣扎着,更衬得人心燥热难安,如同置身蒸笼。
“相……相爷息怒……”一个须发皆白、身形佝偻的老臣,颤巍巍地拄着拐杖上前一步,声音抖得不成调子,仿佛秋风中的枯叶。
他是当初从长安城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