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万颗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孩子们摇头晃脑的跟着读,还把全诗都给背了下来。
傅南寻又给他们解释其中的意思,其实字面上就很能理会了,也让这些孩子们觉得他们的劳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农人们辛苦的劳作回来,一身的疲惫,但远远的听见孩子们朗朗上口的诗句,再看见他们排排坐着,上课的样子,心里一阵惊异。
“爹!”
“爹娘!我们在读书呢!”
孩子们兴奋的去围住回来的爹娘,一个个都很得意的炫耀,“我还会写自己的名字了呢!大姐姐教的比学堂的先生还好!”
“娘,我背诗给你听!”
农人们一个个都很惊喜,欣慰,没想到竟然还能在庄子里读上书了。
如果能识字,以后大了,也就不用和他们一样种地,可以去有钱人家做奴才了。
傅南寻心里复杂,但也知道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人上人的。
如果也算是帮上他们,也不枉做这些事。
“没事的,我也只是闲着无聊,要是你们愿意,孩子们每天都可以跟着我继续读书的。”
见傅南寻如此谦虚温和,农人们心里的感谢更重。
种地和去府里做奴才,那可是天差地别。
毕竟他们都是带着奴籍的,也就跟到大公司上班和打工的区别差不多了。
想通这点,傅南寻就不多纠结了。
晚上,农人让孩子悄悄送来一些他们摘来的野蜜,傅南寻不好意思收,但也不好拒绝,决定更用心的教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