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秦臻立于木台边缘,双手负于背后,目光扫视着下方热火朝天的训练场。/%咸%(鱼[ˉ]看?书¥@ ·追?-+最@新!章′节2$
铁浮屠沉重的蹄音、拐子马尖锐的箭啸、士卒们震天的呐喊在谷中回荡……这一切声音与王贲、阿古达木提出的尖锐难题,在他脑海中激烈碰撞、分解、重组、推演。
他沉默片刻,视线最终定格在那些挥汗如雨的将士身上,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清晰:“铁浮屠之重,本就是一把双刃之剑。它既是坚不可摧的盾,亦是摧枯拉朽的矛。欲使其锋芒持久,非仅在减重一途。”
他微侧身,目光投向营垒远处的匠作区,继续道:
“其一,甲胄之弊。待我回到工尉府,即刻命匠作暂时选用更轻韧之甲材,优化甲片叠压之法,要害处如胸背、马颈、关节,增厚叠加;非关键处如臂膀内侧、马腹侧翼,适度减薄减重。
其二,改进穿着之法,部分甲片可设计成便于快速拆解挂扣的样式。
其三,我会命匠作先紧急赶制一批减轻约三成重量的训练甲,训练时先用此甲,让骑士与战马之筋骨、耐力逐渐适应负重极限。待基础打牢,再换回全甲操练,如此循序渐进,方为稳妥之道。
同时,马匹负重耐力乃根本。!d,a′k!a~i\t?a~.\c-o?m¨
老胡,铁浮屠的战马,需特别优中之优,需将你的驯养良驹之法,与王兄执掌的马政结合,专育负重冲刺持久性更强的挽乘兼用型重驹,这是长久之计。
此外,战术上需更精细,明确何时披全甲冲锋,何时可卸部分非关键甲胄以提升机动。”
接着,秦臻的目光投向那些在奔驰中开弓引箭的拐子马骑士,并指了指场边那些虽然移动但轨迹固定的死靶:
“战术上需活用铁浮屠,它非万能,而是关键时刻破阵之锤,一击撕裂敌阵后,拐子马之锋刃必须趁敌混乱、立足未稳之际,迅疾切入,撕裂伤口,此时铁浮屠视战场态势,可重整队列准备二次冲击,或就地结阵暂作移动壁垒掩护步骑,切不可一味前突,白白耗尽马力,反成累赘。
至于拐子马骑射之精......死靶练百遍,不如活敌见一回。”
秦臻的目光转向那些在马上开弓的骑士,并指了指场边设置的移动靶,补充道:“立刻增加活物训练,如驱赶野兔、雉鸡乃至山羊等进行射击训练,模拟战场上人头攒动、四处奔逃的真实情景。更重要的,是选拔与激励之道。
可在‘疾风营’中设立‘神射’标靶,每日操演,无论骑射步射,箭无虚发且命中要害最多者,不论他是百夫长还是小兵,不论他是秦人子弟还是归附的他国民众。*k?u?x*i-n?g~y!y¨.·c\o+m^
赏!重赏!钱帛、酒肉、田地优先!晋升提拔优先!
此乃我大秦‘信赏必罚’立国之本,用于此最妙。
精准,唯有对重赏与无上荣誉的渴求,方能生生催逼出来。
告诉所有儿郎,普通的覆盖箭雨只配得上寻常弓手。拐子马之名,要的是每一支射出的箭,都带着敌人的名字。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步骑协同演练区那稍显混乱的衔接点上,手指虚空一点:
“协同之难,根在令通与时契。
你们调整旗号鼓令,方向没错,但不够细、不够快,不够成为本能。”
随后,他将目光转向王贲,条理分明地解释道:“王兄,还需将协同步骤拆解至极细。铁浮屠破阵之标志为何?是敌军帅旗倒塌?是敌方特定阵型被凿穿缺口达到几丈宽?
拐子马切入的信号是什么?是鼓点骤疾?还是营将手中的三角大纛突然高举?
步卒主力跟进的号令又是什么?是看到拐子马突入后竖起的狼牙旗帜?还是听到号角?
每一步动作的起始信号,都必须清晰、唯一、瞬间可辨。视觉信号要鲜明夺目,听觉信号要穿透喧嚣,并让每一个伍长、什长乃至普通士卒,将信号与其对应的动作烂熟于心,形成条件反射。”
秦臻停顿片刻,目光扫过认真聆听的二人,抛出更具体的构想:“更可尝试引入‘层级响应’机制。例如,例如,铁浮屠前锋一旦成功撕开敌军第一道防线,不必等待完全冲透中军,前锋百夫长即可立刻施放一支红色响箭。
此信号一出,意味着缺口初现,拐子马前队轻骑即可开始向前机动集结待命,做好突击准备。
待铁浮屠主力彻底冲破敌军核心阵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