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ˉ章2+节·&×当然,这两个阶段实际上是没有太明显的界限的。也就在防空驱逐舰上的雷达还在引导区域防空导弹的时候,战舰上的近程防空导弹就被发射了出去。
宙斯盾舰上用的是“超级海麻雀”,一个标准垂直发射器里可以容纳4枚这种射程可以达到40公里,但一般用来执行近程防空任务的导弹。其容量大是其最大的特点。相对而言,“超级海麻雀”更适合执行舰队的反导防空任务,到此时,宙斯盾舰才取得了战果。而“超级海麻雀”并不需要战舰上的火控雷达提供连续照射,战舰上的火控系统只需要引导导弹靠近目标,随即导弹上的雷达就能够自动锁定目标,并且发动攻击。
桑普森舰使用的是紫苑15导弹。这种导弹的主单体与紫苑30一样,只是助推器更小一些,因此作战距离更近一些。另外,紫苑15采用的也是自主导引系统,在作战时,战舰只需要为导弹提供目标的大概方位数据,导弹就能够自主进行攻击,而不需要战舰上的雷达对目标进行持续照射。
这轮战斗是生死攸关的,如果让反舰导弹继续突击,那么战舰上就只剩下了末段反导系统了。而任何一艘战舰的末段反导系统最多一次对付3到4枚导弹,再多的话,就只能期望电子干扰能够起到作用,不然战舰就将束手待毙。
这也是防空作战中最成功的一轮,三艘战舰一共发射了40多枚“超级海麻雀”与紫苑15,总共击落了26枚导弹。这其中,紫苑15击落的就有10枚,虽然绝对数量要比“超级海麻雀”好,但是相对数量却比“超级海麻雀”多出了25%。可即便如此,仍然有18枚导弹突破了第二层防空网,继续向那几艘战舰杀去。
最后两个阶段的防空战斗几乎是同时展开的。当英国战舰上的“密集阵”速射炮开始轰鸣的时候,电子干扰设备也开始工作,大量的铂条弹,热源弹被纷纷弹射了出去,在战舰周围形成了密集的电子干扰云雾。
此时,45型设计上的另外一个致命缺陷暴露了出来。其两座末段反导系统分别设置在了战舰两舷的中部。换句话说,当导弹从战舰一侧袭来的时候,就只能有一座反导系统投入战斗,另外一座根本就没有办法使用。另外,英国海军使用的仍然是“密集阵”速射炮,而不是“海拉姆”导弹。理论上,“密集阵”一次最多可以拦截3枚亚音速反舰导弹,可实战中,能够打下1枚就已经合格了,而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打下2枚就已经是奇迹了。
首先遭到打击的就是位于舰队东南面的“龙”号。这是“果敢”级,也就是45型驱逐舰的第四艘,装备的是宙斯盾系统。在面对袭来的6枚反舰导弹的时候,“龙”号上的“密集阵”奇迹般的拦截下了2枚导弹,同时还用干扰系统让另外1枚导弹偏离了目标。可最终,仍然有3枚导弹接踵而至,在不到5秒钟之内连续命中了战舰的舰桥后方(防空指挥中心),中部(烟囱前下方,动力舱的上面),以及直升机机库下方舰体水线附近。这三枚导弹上重达150公斤的战斗部都成功起爆,最要命的是,这三枚导弹采用的都是涡轮风扇发动机,都只消耗掉了四成的燃料,另外还有六成的燃料没有用掉,在战斗部引爆之后,这些燃料也被引燃了,这为后来的损管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当初,“谢菲尔德”号就是因为导弹的燃料引燃了战舰上的易燃物品,结果导致损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而最终沉没。后来,英国海军的所有战舰都不再使用铝合金制造上层建筑(铝在高温下极易燃烧),全部改用钢,或者是不可燃的复合材料。45型驱逐舰也不例外。只是,这次阿根廷空军发射的反舰导弹的威力要比当年用的“飞鱼”大得多,1枚就可以瘫痪一艘驱逐舰,3枚肯定能够击沉驱逐舰。
事实也正是如此,“龙”号只坚持了15分钟,在舰体严重倾斜,且舰体内的大火失去了控制之后,舰长无奈的下达了弃舰命令,全舰近200名官兵(标准配置190人,实战时会多几名军官)中,有40多人没有来得及撤出。
紧接着遭殃的就是位于“龙”号东北面的“钻石”号。这是“果敢”级的第三艘。该舰原本计划装备桑普森雷达与紫苑导弹,后来英国海军为建造“维多利亚女王”号航母,缩减了45型驱逐舰的开支,并且从第三艘就开始装备宙斯盾系统。而这次“钻石”号的失败正缘于宙斯盾系统。在最后关头,战舰上的末段反导系统与干扰系统只应付了两枚反舰导弹,最终仍然有3枚导弹命中了这艘仅仅只比“龙”号早服役3个月的驱逐舰。
“钻石”号的结局与“龙”号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