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砺刃! > 第589章 重重打击

第589章 重重打击

收看这条新闻的时候,凌天翔非常的兴奋,他甚至忘记了还在继续的战争。*r·a+n′t?x¢t../c¨o¨m¢作为一名共和国军人,作为一名炎黄子孙,能够看到国家强大,民族兴旺,这绝对是值得兴奋的。当天晚上,凌天翔甚至去搞来了一瓶香槟,只不过没有人陪他共饮。

f-14在共和国内的代号为j-14,其立项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前期研制工作相当困难,主要就是跨度太大,而且军方一再修改技术指标,搞了几年,提出了十多个方案,却没有一个方案被确定下来。直到90年代初,共和国从俄罗斯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su-27之后,j-14的研制工作才步入正轨,这时候,军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需要的是一种重型制空战斗机,而中型多功能战斗机已经有j-10了,没有必要再研制一种中型多功能战斗机。后来,共和国又引进了su-30,随即空军再次提出修改意见,将制空作为性能的一个侧重点,同时要求j-14具有对地作战、侦察,甚至是长途奔袭的能力。

在空军最终确定了战术指标之后,负责研制的沈阳飞机制造公司首先做的就是确定具体的技术与性能指标。当时,主要的侧重点有五个,首先是高机动能力,其次是先进的电子设备,再次是大航程,然后是隐身能力,最后才是多任务能力。这个性能指标后来做了变动,电子设备的重要性被提到了首位,其次是隐身能力,然后是多任务能力,大航程,最后才是机动性。可空军对这一性能排序仍然有点不满,后又经过了几番调整才最终确定了两个重点,即隐身与多任务能力,其他三项性能则可以适当降低指标。

换句话说,在新的要求下j-14并不是一款传统意义上的战斗机,更像是fbc-1这类的战斗轰炸机了。沈飞的设计师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fbc-1至少能够服役30年,也就是使用到21世纪的20年代,而j-14肯定在此之前问世,如果出现了任务冲突的话,那么j-14就不可能在空军与海航拿到太多的订单。结果,沈飞的工程师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即在确保空军提出的两项主要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尽一切可能提高另外三项性能指标,绝不打折扣。

这个目标是相当难以完成的。不说别的,f-22在设计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多任务能力,而是在定型之后,再拓展其多任务能力的。?比/奇·中_文¨网- -无^错*内^容`另外,以当时共和国的飞机研制技术储备来看,要想制造出满足所有性能指标的j-14,其跨度确实很大,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就是发动机。共和国能够获得的最好的发动机就是l-31f,而这种发动机是前苏联时期搞出来的,虽然性能很不错,但是却有不少的缺陷,比如使用寿命太短、油耗太高、可维护性不强等等。直到21世纪初,共和国的发动机制造厂才仿制出了类似的发动机,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可不管是al-31f,还是共和国自行研制的“昆仑”,“太行”都无法满足j-14的设计要求。

按照沈飞的初始设计指标,j-14所用的发动机的最大加力推力至少要达到155千牛,军用推力要达到120千牛。如果要为j-14留下足够的改进空间的话,那么发动机的这两个推力还要提高20%以上,同时要留下在今后升级,继续提高推力的空间。而以当时共和国的技术来说,要想研制出这样的发动机来,少说也要20年的时间。

其次就是电子设备,相对而言,这还稍微简单一点。毕竟,j-10的电子设备就是向西方国家的第三代作战飞机看齐的,而且直接瞄准了第三代战机的终极型号。而在j-10的电子设备基础上加以改进与提高,基本上能够满足j-14的要求。

隐身问题也比较突出,但还好在隐身涂料方面的很多技术已经得到了攻克。另外就是隐身外形设计。这需要从气动布局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在有了j-10的基础,加上仿制su-27与su-30积累下来的经验,以及从美国的f-22与f-35上获得的启发,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就只是时间而已。

实际上,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动机。而解决这个问题靠的是一次机遇,即俄罗斯向共和国发出了共同研制pak fa的要求。当时,俄罗斯没有足够的资金完成这种先进战斗机的研制工作,虽然已经邀请了印度加入,印度也准备拿出40亿美元的研究经费,但是这仍然远远不够,因为pak fa的研制经费在160到200亿美元之间,而俄罗斯最多就能拿出60亿美元。研制资金仍然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