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府内,刘昆正准备出门处理军务,却被户部尚书黄玄拦在了门口。/比1奇&中?@文2!网?\> ?#追!\最[,/新/×?章>^<节??\
只见黄玄面色凝重,双手呈上一份账册,声音急促地说道:\"大将军,朝廷的财政状况已经到了极其危急的地步!经过草原数月征战,再加上后来的幽州统一之战,国库已经几乎耗尽。如今实在无力支持继续征战了......\"
刘昆接过账册,粗略翻阅,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他这才意识到,今年这场战争消耗之巨,远超想象。
大草原统一之战中,虽然民间武装商团提供了大量粮草辎重,看似为朝廷节省了不少开支,但实际上这些物资都是按市场价购买的。
商人们冒着巨大风险深入草原,可不是做慈善——他们看中的是战争带来的丰厚利润。
更棘手的是,战时为了快速调配物资,军队与商团之间只是进行了简单交接,并未及时结算。
如今清算下来,除了已经支付的部分牛羊等实物外,还存在着巨额的贸易逆差。
再加上将士们的军饷、战功赏赐、阵亡抚恤、伤残安置以及战后重建等各项开支,每一项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w·a_n\z~h?e*n.g-s¨h`u?.′n/e¨t.
黄玄作为掌管钱粮多年的老臣,凭借着过人的理财能力,才勉强维持着朝廷的运转。
但若再继续征战,恐怕连最基本的军饷都难以保证,整个朝廷的运转都将陷入瘫痪。
听完黄玄的分析,刘昆不禁长叹一声。他不得不承认,黄玄所言句句在理。
如果朝廷不顾实际情况继续穷兵黩武,最终只会掏空国库,导致更大的危机。
当天下午,刘昆就在大将军府紧急召集了一些朝廷重臣,共同商讨下一步的战略决策。
出席会议的有军机处的戏志才、郭嘉、荀攸、鲁肃等谋士,以及户部尚书黄玄、尚书台王允、荀彧等重要官员。
光熹四年初秋,大将军府正厅内,檀香袅袅,却掩不住凝重的气氛。
刘昆端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
厅内坐着的文臣武将皆屏息以待,等待大将军的决断。
刘昆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说道:\"诸位,草原之战已定,幽州亦平。^j+y*b/d+s+j\.!c-o′m-然而,黄尚书刚刚向本侯禀报说,如今朝廷库府空虚,军需难继。今日召大家前来,是想商议——接下来,我们是继续征伐,还是暂歇休整?\"
王允抚须昂首,目光锐利如刀,语气激昂地说道:\"大将军!袁绍、袁术、刘焉、刘表、陶谦之流,皆割据一方,不尊王命,实乃乱臣贼子!今我军威正盛,若趁势出击,一举荡平,天下可定!\"
自从太原王氏与刘昆深度捆绑,王柔嫡女又怀了他的骨肉,这位昔日的保皇派早已有了别样的心思。
如今刘昆不仅是汉室宗亲,更手握重兵。
王允自然希望他能更进一步,因此对继续征战充满期待。
刘昆微微皱眉,点了点头,却没有立即表态。
戏志才轻摇羽扇,淡然道:\"王先生所言壮哉!然现实残酷,容在下一言。草原之战,我军虽胜,然粮草、军械、赏赐耗损巨大。商团垫付虽多,然朝廷至今未结清账目,若再兴兵,恐商贾寒心,日后谁还愿助朝廷?\"
他语气平和,却字字切中要害。
郭嘉抚掌一笑,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道:\"志才所言极是。袁绍虎踞河北,实力雄厚;刘表据荆州,兵精粮足;袁术占领豫州大半与淮南之地,带甲数十万;刘焉盘踞益州,易守难攻。若强攻,恐陷入持久战,徒耗国力。一旦战事不利,主公霸业恐有崩溃之危。不如暂歇,休养生息。待朝廷国力、民力恢复,再图大业。\"
他语气虽然轻松,却暗含深意,显然不赞成贸然征战。
荀攸点头附和:\"奉孝所言甚是。今朝廷虽胜,然根基未稳。幽州新附,民心未服;关中被董卓祸害已久,百姓疲敝。若再兴兵,恐生内乱。不如先固根本,待时机成熟,再行征伐。\"
他性格沉稳,大局观极强,分析透彻,显然更倾向于休养生息。
鲁肃沉声道:\"主公,商团垫付粮草,朝廷至今未付账。若再征伐,商贾必怨。长此以往,朝廷信誉受损,日后如何号令天下?\"
黄玄捧着一卷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