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到月色降临,朱至澍才意犹未尽的停了下来。本文搜:狐恋文学 hulianwx.com 免费阅读
经过一整个下午时间的不断练习,200教导队的成员,都己经学会了火绳枪的使用,只是大部分人还不熟练而己,需要多加练习就好了。
而且方大匠做的这一批火绳枪,也经受住了实战的检验,一下午平均每把火绳枪都射击了20次以上,没有出一次问题。
本来成员们对使用这些火绳枪还是有些畏首畏尾的,一下午下来,人人都不怕了。
这就是一把质量好的火绳枪给到士卒安全感的体现了。
不然每放一枪都要先担心自己会不会被炸花脸、炸断手,那还打个锤子。
天黑没法训练,朱至澍和教导队等成员一起吃过晚饭后,便回到了王府。
回到王府的朱至澍并没有第一时间和邱王妃造小人,而是再次来到了王府第一中枢--书房。
今晚,朱至澍打算把定装火药解决了。
同时,朱至澍还想试试,看能不能把水力锻锤给设计出来。
在今天军阵演练中,朱至澍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那便是新式甲胄。
自己的重型火绳枪,射程方面己经强于一般的弓弩,虽然远距离精度不好,但弓弩也一样面临着这个问题,而且主要是集群射击,精度的影响不大。
但是当敌方的弓箭手不顾伤亡抵近抛射的范围内的时候,那密集的抛射弓箭对己方士卒杀伤还是很显著。
所以朱至澍打算装备一种新式头盔,那便是类似于斗笠一般的檐盔,在帽子的周围伸出一圈帽檐,起到遮住脖颈、五官、以及一部分肩膀的作用。
这种檐盔,对抛射的弓箭有很好的防御作用,能够有效的保护士卒的脸部,也能在火枪手瞄准时遮挡阳光,一举数得。
具体伸出多少朱至澍还没想好,应该在十厘米左右。
而这种盔型,最好的生产方式就是锻锤。
调好模具,一锤到位。
然后就是士卒身上的盔甲,朱至澍也想改成容易生产的半身板甲。
现在大明一般士卒用的多为札甲、布面铁甲,也就是北方常见的棉甲,高级将领则是山文甲。
并不是这些盔甲的防御能力不行,而是生产太过于繁琐。
需要大量的人工一针一线、旷日持久的生产修缮,费时费力,一旦新军要上量,甲胄的生产能力就是很大的一个制约。
但是板甲则不一样,锻锤加小锤就能够搞定,只是对铁产量的要求会更高。
总体来说,板甲加檐盔,比较符合朱至澍对新军未来的规划。
并且水力应用的好的话,说不定能够用来钻枪管,到时候火绳枪的生产能力也会迈上一个大台阶。
综合这些原因,朱至澍想早点把水力锻锤的事情处理好。
成都多水,最适合水力锻锤发挥了。
但是事情总是事与愿违。
定装弹药很好解决,一个固定制式的油纸包就可以,难点就是那层天花板有没有被捅破。
几下功夫朱至澍就设计好了一个定装弹药的包装样式,只需要交付工匠生产一些试用,看看合不合适是否需要修改。
朱至澍设计的定装子弹样式和后世的霰弹枪子弹差不多,呈一个小圆筒形;需要装药时,咬破一个口子,把火药倒进枪管就可以。
这样的好处是火药是定量的,不需要火枪手拿个小壶凭经验倒,加快装药速度的同时,装药量也是最正确的。
不但装药量更适度、速度也能更快,有一层油纸包装也不容易受潮。
定装弹药好解决,水力锻锤朱至澍就难住了。
该怎么才能做到锻锤做功稳定又可控呢?
水流是不固定的,一阵大一阵小的话,锻锤的做功就会不稳定,不但规律不容易掌控,还会对设备造成损害;
而设备一旦铺好,那水力就基本不会停止,理论来说锻锤的运行就不会停止,那该怎样放入、调整原材料等呢?这又不像现代一样可以断电。
这两个问题困扰了朱至澍许久,反倒是水力锻锤的动力传输装置,朱至澍并没有花很多功夫。
理工科的研究生,坦克都拆的开装的上、都会修,搞个不用多精密、只要够用的水力锻锤,真谈不上是件多难的事情。
很快,时间就在朱至澍的思索中过了子时。
桌子上的浓茶也提不起朱至澍疲惫的精力了。
朱至澍深知劳逸结合的道理,可不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