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不一会儿便靠近了岸边。
伍子胥见状,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急忙跳上船去。
渔翁也不多言,迅速掉转船头,向着对岸奋力划去。
随着小船渐渐远离江岸,伍子胥那颗悬着的心才稍稍安定下来。
当他们成功抵达对岸时,伍子胥已是累得气喘吁吁,但他内心的感激之情却是溢于言表。
他连忙解下腰间那把价值百金的佩剑,双手递到渔翁面前说道:“老人家,多谢您的救命之恩!此剑虽非什么稀世珍宝,但也值些银两,请您务必收下。”
谁知,那渔翁微微一笑,轻轻推开了伍子胥的手,婉拒道:“公子不必如此客气。如今楚国悬赏捉拿你,赏格可是高达五万石粮食啊,此外还有执珪之爵等着人去领取呢。倘若我是个贪图钱财之人,恐怕早就跑去报官领赏了,又岂会冒险救你过江?所以,这剑我是万万不能收的。”
,!
听到这番话,伍子胥不禁愣住了。他望着渔翁那张饱经沧桑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在这一刻,他深深地领悟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这句话的真谛。
伍子胥郑重其事地朝着渔翁深深鞠了一躬,表示自己一定会铭记这份大恩大德。
随后,他再次踏上了前往吴国的征程,而那位善良的渔翁则默默地摇着小船离开了岸边,消失在了茫茫江水之中……
经过无数艰难险阻和漫长的旅途跋涉,伍子胥终于拖着疲惫不堪但又充满期待的身躯踏上了吴国的土地。
此时此刻的吴国,正处于风云变幻之际,公子光牢牢掌握着国家的权柄。
伍子胥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政治智慧,很快就洞悉到公子光内心深处隐藏着一颗渴望夺取王位、开创宏伟霸业的心。
为了能够顺利获取公子光的充分信任与倚重,伍子胥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向他举荐一名英勇无畏且身手不凡的勇士——专诸。
紧接着,伍子胥全身心投入到协助公子光精心筹划那起震惊天下的“专诸刺王僚”事件当中。
在那个令人心弦紧绷、紧张刺激到极点的宫廷政变之夜,专诸巧妙地将锋利无比的匕首藏匿在一条鲜美的鱼腹中。
当吴王僚毫无防备地享用这道佳肴时,专诸突然暴起发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抽出匕首,准确无误地刺向吴王僚要害之处。
刹那间,鲜血四溅,吴王僚当场毙命。这场惊心动魄的刺杀行动取得圆满成功,公子光得以如愿以偿地登上梦寐以求的王位,成为了后来名震天下的吴王阖闾。
阖闾即位伊始,便深切认识到伍子胥乃是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对伍子胥予以高度重视并委以重任。
而伍子胥自然也是感恩戴德,决心不辜负吴王阖闾的殷切期望,全力以赴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
首先,伍子胥全力辅佐阖闾大刀阔斧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决推行依法治国理念,广纳贤才良士。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吴国的政治生态逐渐变得清正廉明起来,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与此同时,伍子胥还积极投身于军队建设工作之中。
他结合吴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着重打造了一支实力强劲、威震四方的水师部队。
这支精锐水师不仅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具备出色的水上作战能力。
正是得益于伍子胥的不懈努力和精心谋划,吴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显着提升,为日后大规模的对外扩张铺平了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伍子胥还结识了孙武,两人一见如故,成为挚友。
孙武献上自己所着的《孙子兵法》,伍子胥向阖闾极力推荐,孙武也因此得到重用。
伍子胥与孙武携手,共同辅佐阖闾,一个主政,一个统军,吴国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在诸侯争霸的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
随着吴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伍子胥复仇的时机终于来临。
公元前506年,阖闾听从伍子胥和孙武的建议,联合唐、蔡两国,向楚国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伍子胥亲自挂帅,率领吴军一路势如破竹。
他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避开楚军的正面防线,采用迂回战术,从楚国东北部的大别山一带突袭,直捣楚国腹地。
在柏举之战中,伍子胥与孙武紧密配合,以三万吴军大破楚国二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