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霸家,火炕己经烧起,整个屋子里暖烘烘的,王洵异坐在炕头,腿上盖着皮褥子,手里不停地画着,这是一张王先霸口述,王洵异执笔的大青山和桃花镇的简易地图,图中标记了王先霸发现熔岩洞窟的地点。,比,奇¢中/雯+蛧, ·已¨发/布*醉.新?蟑,节?
“这么远?”看着地图王洵异不敢置信地问道,从王先霸的口里得知,“一座山、一座山”地翻过,他之前整整翻过了五座山,才在山中找到了那处熔岩洞窟,王洵异知道这里的山可不是村后的那座几百米高的小土山,可都是大山,一座山至少代表了十来里路。
王先霸不知道怎么回答王洵异的问话,陷入了回忆。
“算了,反正山头数量和方向是对的,让殷德孙自己去找吧”,王洵异收起了地图,然后恋恋不舍地下了炕,腿上的热气快速散去,冬天要是能一首窝在炕头什么也不做就太好了,可惜生活不允许他懈怠。
“哎,好怀念小时候一家人热炕头猫冬的日子啊!”
“你热炕,我去”,王先霸道,这是怜惜王洵异,真心想让王洵异舒服些,王洵异笑了。
“还是我家先霸最疼我啊!走吧,去看看他们回来了么。”
到了徐寡妇家,这边众人还未到,还是只有徐天涯一个人望天,这也好理解,毕竟三十多里路都是积雪,驴车想过来,估计要不停地铲雪才行,也不知道什么时间能到。
两人便先回了王洵异家,准备吃了晚饭再过来,家里这边倒是顺利些,王守文和柳氏的事都说好了,这时候家里己经来了不少的村民,大虎爹和几个妇人都过来了,他们听说有活做,便急着过来帮忙。/r+u\w!e+n¢.·n+e,t′
其他人都是来送菜的,一箩筐一箩筐的白菜萝卜生姜等冬菜被送来,本来是说好了明日开始收的,这些人却都等不及了,比王守文还要急迫,听了信便来送菜了。
这些人家都是村里最穷的,比王守文家以前还要穷的,家里的黑面都断顿几天了,没有粮食,光吃干菜冬菜,人哪里受得了啊,所以,听说了王守文家用粮食换冬菜,价格还不错,便都想着今晚换一些回去,好让家里人吃上些粗粮,早一天吃到粮食,家里人说不准就能扛过这个冬天。
“老西啊,就别明天了,菜都带来了,你收了我帮你送到地窖里,放不坏的”,一个老者对着王守文道。
“老五叔,我这还什么准备都没有呢,这不是为难我么,”王守文没想到村人这么积极,他刚刚挨家通知完,回到家家里就聚集了这么多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你需要啥准备,大伙给你去办,大家伙说是不是?”
“对,西叔,是不是缺大秤?我这就去村长家里借。”
卖了冬储菜,这些人家还有干菜吃,倒是不怕冬天没菜,所以家家都把能卖的冬菜都搬来了,多的上百斤,少的几十斤,都等着换了粗粮,回家掺着干菜做顿好的。
看着众人一个个面黄肌瘦的,王洵异实在是于心不忍,于是看向了王守文道,“收了吧,也不差一天半天的。”
“哎!可粮食还没运来,家里的粮食要是都换出去……”,王守文小声地对着王洵异道。^k_a!n¨s\h?u\z¢h¨u-s/h.o,u~.*c′o^m?
“粮食己经在路上了,换吧”,王洵异拍板道。
“这是你家大小子吧,这孩子不错”,老五爷笑眯眯地夸赞道。
有人己经跑去了村长家,很快借来了一杆百斤量的大秤,换菜的活也便开始了。
“大田家三十七斤半,换十二斤八两粮”,大虎爹帮着抬秤,王守文报数,王洵异则是从家里拿出来一张纸记录着,中国古代都是十六两称,一斤等于十六两,所以半斤等于八两。
称完了菜,那个叫大田的村民便帮着把菜送进了地窖,然后笑呵呵地回来。
王洵异家的粮食可不是那种掺了黑豆的粗粮,而是质量上好的糙米,柳氏有些心疼地给对方带来的袋子里装米,那叫大田的村民见了是大米,有些愕然了。
“家里只有这种粮了,粗粮还没运到,只能先换给大家,就按粗粮给,明天可没有这种好事了”,王守文解释道。
“那感情好啊,老西啊,你家这日子是真的好过了啊”,老五爷捧着王守文说道。
“老五爷,我家也就刚够糊口”,王守文谦虚道。
“这人啊,还是要有本事,看人家老西念了几年书,就能靠着能写会算的赚下了家产,我可知道你家分家时,只有不到两亩地,如今这日子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