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忙把纸塞进草堆,听见隔壁老囚又开始咳嗽,咳得喘不上气,像随时会断气——这正是他们入狱时商量好的"病囚"伪装。
西市的胡玉楼烧了整宿,此刻还冒着青烟。陈玄礼用长枪挑开焦木,火星子溅在他满是老茧的手上。作为龙武军的老统领,他见过太多血案,但这胡玉楼的火却烧得蹊跷——三天前,这里还是粟特商人聚会的据点,突然就走水了,连地窖都烧得塌了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统领,这儿有东西!"亲兵扒开瓦砾,露出个黑漆漆的木格。陈玄礼蹲下身,从里面抽出本沾满油渍的账册。翻开一看,前半本全是粟特文,夹杂着些汉字数字:"二月十四,范阳铁锭二百石,换大食锦缎五十匹"、"三月廿七,波斯弯刀二百柄,付扬州盐场"......他越看越心惊,手指在"安禄山"的粟特语拼写旁停住——这些交易,竟都是打着"范阳军监"的旗号。
"大人...大人..."微弱的声音从脚边传来。陈玄礼猛地抬头,看见瓦砾堆里伸出只手,指甲缝里全是血泥。他扒开砖块,只见个昆仑奴趴在下面,后背插着半截断箭,嘴唇哆哆嗦嗦吐出串粟特语。
通译官脸色惨白地凑过来:"他说...那晚有穿紫袍的贵人,腰间挂着金鱼袋...还有狼头纹的腰牌..."陈玄礼浑身一震。紫袍是三品以上官员才能穿的,金鱼袋更是五品以上的佩饰——昨晚的朝会上,户部侍郎王鉷不就穿着紫袍,腰间的金鱼袋晃来晃去?
"备马!"他翻身上马,直奔平康坊。醉月楼前停着顶青呢轿辇,轿帘掀开一角,露出半截刀柄——刀柄上缠着金丝,雕着波斯风格的花纹,正是胡商账册里提到的"波斯弯刀"!陈玄礼手按刀柄,却见轿帘又迅速放下,轿夫抬起轿子就往巷子里钻。
"追!"他吼道,却听见身后传来弓弦声。一支弩箭擦着耳朵飞过,钉在墙上嗡嗡作响。转头望去,醉月楼二楼的窗子里闪过道黑影,腰间果然挂着块狼头腰牌......
黄河水在月光下泛着银光,郭子仪蹲在芦苇丛中,手里的骨哨磨得发亮。他身后五十个朔方军精兵都脱得只剩短打,腰间缠着羊皮气囊——这些西北汉子,个个都是在黄河里泡大的,闭气潜泳三里不成问题。
对岸的回纥大营飘来烤羊肉的香气,夹杂着几句中原话:"范阳的陌刀锋利得很,比你们的突厥刀强十倍...等打下灵武,可汗的马队就能直入关中..."郭子仪攥紧了拳头。三天前,他接到颜真卿的飞鸽传书,说有回纥密使带着"西域特产"来谈生意——现在看来,这"特产"竟是大唐的军器。
"都尉,时候到了。"身旁的斥候低声提醒。郭子仪举起骨哨,刚要吹,忽然听见大营里传来叱骂声:"你他妈轻点!这刀要是磕了,你赔得起吗?范阳军监的人说了,少一根毫毛都要拿你脑袋..."
"吹!"骨哨声尖锐响起。十几个黑影悄无声息地滑入水中,羊皮气囊在水下发出轻微的"咕嘟"声。郭子仪盯着对岸,只见几个回纥兵正围着火堆喝酒,腰间挂着的弯刀鞘上,果然刻着狼头纹。
变故来得突然。当水鬼们从芦苇丛中冒出来时,回纥兵刚拔出刀,就被渔网兜头罩住。郭子仪拍马冲过河滩,长枪挑开帐篷,只见地上摆着几口木箱,箱盖打开着,月光照在刀身上,映出"天宝五载制"的铭文——这是工部军械监的制式陌刀,本该装备给边军,此刻却要卖给回纥人!
"把活口带走。"他擦了擦枪头的血,忽然瞥见帐篷角落有个锦囊。打开一看,里面竟是半张盐引,和他去年在洛阳查获的私盐案物证一模一样。正琢磨着,身后传来马蹄声,亲卫拎着个五花大绑的回纥人过来:"这厮说要见大唐的将军,有密报..."
那回纥人吐了口血沫,用生硬的汉语说:"范阳...有座大窑,烧的不是盐,是...是硫磺和硝石..."郭子仪瞳孔骤缩,想起上个月朔方军粮仓离奇爆炸的事——难道那些所谓的"天火",竟是人为?
含元殿的蟠龙柱上凝着露水,李琰盯着阶下的众人,只觉太阳穴突突直跳。杨国忠穿着紫袍,额角满是冷汗,目光躲躲闪闪;王鉷的位子空着,昨夜传来消息,说他在醉月楼遇刺,尸首被丢在平康坊的臭水沟里。
"把东西呈上来。"他沉声道。殿前侍卫抬出木箱,掀开盖子,三百柄陌刀寒光凛凛。李琰拿起一柄,刀柄上"天宝"二字刺得他眼疼:"杨右相,你主管盐铁司七年,可知这些刀为何会出现在回纥人手里?"
杨国忠扑通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