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李世民兀自出神,长孙无忌掀帘入帐。?0?4?7^0-w·h′l/y..~c!o-m¨
他刚进来,便见陛下又在翻看那本小册。先前陛下称其为“锦囊妙计”,长孙无忌只当笑谈。可随着战局推进,他心中疑云渐生——陛下每下军令前,必先翻阅此册。难道此物真有鬼神莫测之机?
“陛下,”长孙无忌上前,“如今一切皆在陛下掌控之中,缘何仍愁眉不展?”
李世民一惊,抬头道:“朕在思虑他事。辅机何事?”
长孙无忌面露忧色:“臣……心中有些隐忧。”
“嗯?”李世民眉头一拧,“可是粮草出了纰漏?”长孙无忌此役专司粮草转运。陈迎新曾再三强调:攻高句丽,贵在神速!务必抢在雪季之前!粮草不必多带,当以战养战,破城取粮便是!李世民深以为然,此番出征,粮草仅备一月之需。此刻尚未大战,粮道岂能有失?
见陛下神色骤紧,长孙无忌连忙摆手:
“粮秣充足,陛下无需挂怀。”
“自那‘移动城防’筑成,高句丽宵小,未损我粮草一粒!”
听闻不是粮草问题,李世民松了口气,“下次说话一气说完。既非粮草,你忧心何事?”
“陛下!”长孙无忌忙道,“我军虽突破防线,待高句丽主力回援,必有一场恶战!不知陛下……可有良策?”
李世民直接摇头:“无甚良策。!咸`鱼_看*书¨网+ +免?费¨阅\读.”
“重骑冲锋便是,杀他个尸横遍野!”
长孙无忌一愣:“陛下,那……锦囊妙计上,再无他法了么?”
“此即锦囊妙计所授之法。”李世民坦然道。
长孙无忌懵了,不敢再问,心道莫非陛下疑我试探,故而不肯明言?方才怕是打草惊蛇了,他赶紧躬身:
“陛下胸有成竹,臣便安心了。臣告退。”
长孙无忌匆匆退出帅帐。
李世民望着他的背影,只觉莫名其妙。他方才所言,句句属实,绝无虚掩。那小册子过了辽河,便再无细策。关于高句丽后续反应、如何攻伐,册上只余一行字:
“渡辽河后,以炮轰之,遣五千重骑冲锋,高句丽可灭。”
长孙无忌紧锁眉头走出军帐。想着陛下时时翻阅那神秘册页,莫非真有某个未知势力,竟能暗中操控朝廷大军?这还了得!观陛下态度,对此势力深信不疑。尤其那势力手段计策,高明得令他自愧弗如!恐怕不久,此势力便会在朝堂显露峥嵘,大唐必起惊涛骇浪!
念及此,长孙无忌只觉一股寒意从脊背窜起,冷汗涔涔而下。仿佛一只无形大手扼住咽喉,连呼吸都变得艰难!
然而,这一切不过是他杞人忧天。那双无形大手,从未想过颠覆大唐,反倒一直为大唐殚精竭虑。长孙无忌真正该忧心的,是他自己!
因为陈迎新,已然将手伸向了他的头顶。+j-i/n·c?h_e.n^g*h,b·g\c′.\c*o^m!
更确切地说,陈迎新盯上了他长孙家的铁匠工坊!
……
河西村。
距李世民东征高句丽,已过去半月。
大军开拔前,陈迎新便从“老龙”处得了消息。老龙说,李世民看过那小册子后,极为重视,连那批大炮也一并买下了。陈迎新笃定,此战必胜!李世民与李靖两大军神联手,更有大唐猛将尽出!如此豪华阵容,辅以大炮与他所献奇策,踏平高句丽,岂非如儿戏?纵使再来几个高句丽,也一并收拾了!
是以,陈迎新不再挂心战事,转而忙活自己的营生。
三十门大炮造毕,炼铁工坊便停了火。这几日,陈迎新反复琢磨大炮制法,几番改良试验,终是弄清了关窍。这改良炼铁法并无太高深奥妙,核心在于解决了一个根本难题——炉温!
大唐上等铁器昂贵,症结便在煅烧温度不足,难以剔除杂质,只能选取含铁量高的富矿。然上好铁矿本就稀少,纵使地下矿藏丰富,能开采的亦有限。尤以上等精铁,尽数优先供给军械铠甲,流入民间的少之又少。百姓所用农具,多为劣矿所制,杂质丛生。这般农具,价高质劣,如何能普及?
眼看粮食大丰收在即,此等局面断不可续!如今百姓虽不至饿死,可若让农人持木制器具耕作收割,累死人也未可知!此弊,必须革除!
于是,长孙无忌便成了陈迎新的目标!他家炼铁工坊遍布各地,尤其那些被长孙家视为鸡肋、不甚赚钱的铺子。这些店铺赔钱,主因便是铁器价格太高,百姓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