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京城运河·毒雾夜航】
京城运河的子时水面结着薄冰,碎冰碰撞声如老吴铁尺钩叩击闸口,每一声都像凿在吴明心上。.卡`卡-暁,税/徃! ′最?欣^蟑¢劫\埂^芯^筷′他掀开密船舱帘,河面浮着的煤屑与毒雾混合成灰绿色瘴气,远处谯楼更鼓沉闷如葬钟,第七声鼓响未落,冰面裂纹已蔓延至船底。船头“顺天府壹号”的蟒纹灯笼在雾中摇晃,灯穗上的铅粉霜簌簌落入水中,在灯笼倒影里绽开细小的毒雾圈,宛如无数微型绞索,正慢慢收紧他的咽喉。
“尚书大人,漠北急报。”幕僚王顺的声音带着颤抖,烛火在他右颊毒疮上投下青黑阴影,那道疤痕从耳后蜿蜒至下颌,每逢阴雨天便会渗液——这是当年随谢承深入漠北时,为保护他中了狼毒草雾的旧伤。王顺捧着密报的手青筋暴起,羊皮纸上“青崖破储粮洞”的字迹被指油浸得发皱,边缘还有指甲抓挠的痕迹。
吴明盯着幕僚手腕内侧的“清渠”刺青——那是五年前他亲手用老吴的验毒针刺的,如今已被他要求每日涂抹狼毒草汁,青黑色纹路像活物般爬上脉搏。“慌什么?”他捏碎手中的狼毒草茎,汁液渗入手背同样的刺青,嘴角扯出一抹冷笑,“青崖破的只是皮囊,真正的毒脉,在这里。”他抬起左手,青铜罗盘在掌心发烫,“明”字刻度边缘渗出蜡油,显露出老吴《毒脉图谱》的残页,双生血契的图示旁,他用毒蝎尾刺刻下的“以血饲雾”四字仍在渗血。
“当年你用铁尺钩刻下‘清渠永固’,”他对着罗盘喃喃,像是对老吴说,又像是对自己说,“我就用你的血咒刻下‘双生逆尺’——你护着谢明砚的名,我就要他的血。”话音未落,船身突然剧烈震动,舱外传来密集的“铁尺击水”声——三短一长,正是漕帮总舵的“雾起杀阵”暗号。
吴明扑到船头,瞳孔剧烈收缩:百艘漕船如黑色剪影破水而来,每艘船头都挂着老吴铁尺钩形状的艾草灯,灯油混着漠北艾草与京城槐花香,在雾中晕开淡青色光晕。灯群渐次升高,在河面投下巨型铁尺钩光影,钩头齿痕正对着他的咽喉,恰似老吴从冥河升起,要将他钉在这运河冰面。
“是柳三娘!”王顺的惊呼被毒雾呛得变调,“她怎么会知道我们的路线?”
吴明没回答,目光死死盯着灯群中那抹银镯反光。二十年了,柳三娘腕间的银镯还是老吴亲赐的“明崖”款,镯沿刻着的“清渠”二字被磨得发亮。他突然想起那个暴雨夜,老吴用铁尺钩划破他手背,在运河边的青石板刻下“清渠不容毒心”,银镯在雨中反光,像老吴眼里的冷光。此刻铁尺钩光影落在他眉间,与记忆中老吴临终前浸在毒雾中的眼神重叠,令他后颈寒毛倒竖,不由自主按住腰间玉钩——那是用老吴锻造铁尺钩的同一矿脉精铁制成,钩头齿痕却比老吴的深三分,是他特意命工匠刻的“逆尺”纹路。
“尚书,漕船围上来了!”王顺拽了拽他的衣袖,“他们用的是老吴的‘铁尺浮灯阵’,船头挂的都是防霾铁掌!”
吴明这才注意到漕船两侧垂下的铁锁链,链头竟是老吴当年设计的“防霾铁掌”,掌心凹槽里填满艾草灰——那是专门克制他毒雾的清漕利器。他的指尖无意识摩挲玉钩,触到钩头齿痕里残留的铅粉霜,那是今早亲自填入的毒雾引子,此刻在月光下泛着青灰,像极了老吴墓前的青苔。
“慌什么?”他突然转身,从袖中掏出一个狼毒草香囊,“告诉谢承,按计划启动‘毒脉共鸣石’——就算柳三娘有老吴的铁尺钩,也破不了我用帝王血养了十年的毒雾。”他的嘴角扬起一抹狠戾,“何况...谢明砚当年用老吴的毒雾逼退宁王的真相,很快就要大白于天下了。”
王顺盯着他的眼睛,突然打了个寒颤——尚书大人的瞳孔,不知何时已变成幽绿色,像极了漠北草原上吞噬人畜的毒狼。
【丑时·乾清宫·御案玄机】
乾清宫的丑时烛火被穿堂风扯成细腰,弘治帝(谢明砚)盯着《大明会典》中“漕运总督”条目,朱笔圈注的“吴明”二字边缘渗着墨渍,像一团在黄绢上洇开的血。*l_a~n!l^a?n,g?u*o`j′i^.?c~o-m+案头铜龟烛台上,蜡烛结着罕见的“墨珠烛花”,烛泪凝固成狰狞的狼首形状,烛芯偶尔爆响,溅出的火星落在“清渠永固”的御笔匾额上,转瞬熄灭。
“陛下,您一夜未眠。”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顺捧着参茶,声音里带着关切,“要不奴才让人抬软轿,送您去暖阁歇会儿?”
弘治帝没说话,腰间断尺突然震动,尺身“明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