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坊夜话
终南山的月升得很高,把石坊镇的石板路照得发白。/零^点*看?书/ /哽¢薪\醉!全.谢明砚坐在"迎客栈"的角落里,货担就靠在桌腿边,里面那枚砗磲佩正贴着他的肋骨发烫——佩身内侧刻着的"弘治"二字,被汗水浸得发亮。林羽刚从镇外回来,将一张揉皱的纸条推到他面前:"东厂的人往南去了,带着三车'瑞石',说是要送进宫'呈祥'。"
谢明砚捏起纸条,上面的墨迹透着熟悉的脂粉气——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笔迹,他在奏折上见过无数次。"他们还不知道王嵩已经倒了。"他呷了口粗茶,茶梗刺得舌尖发疼,"也不知道,所谓的'瑞石',不过是用孩童骨粉染的石头。"
林羽突然压低声音,指尖在桌上画了个圈:"谢掌柜,您说实话,您到底是谁?李掌柜说您看石册时,眼神不像个商贩,倒像......"他顿了顿,"像宫里审卷宗的大人。"
谢明砚的指节在桌沿敲了三下——那是他给心腹太监的暗号。林羽猛地抬头,眼里闪过震惊:他曾在巡抚衙门见过类似的暗号,是调兵时用的。"您......"
"别声张。"谢明砚打断他,掀开货担底层的油布,露出块巴掌大的羊脂玉,上面刻着条蜷龙,龙睛是用鸽血红宝石嵌的——那是先帝赐他的"潜龙佩",见佩如见帝驾。"我来终南山,不是为查案,是为看看......"他喉结动了动,"看看我治下的百姓,是怎么被'祥瑞'逼死的。"
(一)龙隐石匠
三更的梆子刚敲过,李掌柜悄悄摸进客栈,后背的箭伤还缠着绷带。~精?武,小¨税+网. \已·发¨布\最?芯~蟑/結¨他从怀里掏出块血石,石面上的"龙纹"被他用凿子凿得模糊:"谢掌柜,这是从王嵩书房搜的,背面有字。"
谢明砚接过血石,借着月光一看,背面刻着"岁贡瑞石三千块,每块抵军饷五万两"——字迹是户部尚书的,他上个月还在朝会上夸这人"清廉干练"。指腹抚过那些刻痕,突然摸到个细微的凹槽,用指甲抠开,里面藏着半张纸条:"东厂借瑞石敛财,已私藏军饷三百万两,存于终南山'龙隐窟'"。
"龙隐窟......"谢明砚默念着,想起幼时太傅讲的典故:太祖曾在终南山藏过龙袍,后人称那处为"龙隐窟"。他突然明白,这群蛀虫不仅在用孩童血造假,还敢动军饷——用江山根基,填自己的腰包。
(二)夜探龙窟
林羽找来张终南山详图,指着西南角的断崖:"老石匠说那儿有个天然石窟,传说是太祖藏龙袍的地方。"谢明砚的指尖落在"龙隐窟"三个字上,突然想起昨天在王嵩私宅地窖看到的银锭——每锭侧面都有个极小的龙纹,当时只当是装饰,此刻才惊觉:那是内库银的标记,是他拨给边军的军饷。
两人借着月色往断崖去,谢明砚的靴底沾着石粉,走在前面时,林羽突然发现:他踩出的脚印间距,与巡抚衙门里那幅"弘治帝射猎图"上的龙靴印,分毫不差。
二、窟中龙影
龙隐窟的入口藏在瀑布后面,崖壁上凿着"受命于天"四个大字,字缝里嵌着的红粉,被谢明砚用指尖刮下一点——与瑞石上的血纹同色。进窟三丈,豁然开朗,三百块"瑞石"堆得像座小山,每块都贴着张黄纸,写着"某县某乡敬献",最顶上那块的黄纸上,竟盖着他的玉玺印。?看*书¢君~ *庚¢辛/醉_筷\
"假的。"谢明砚冷笑一声,抽出货担里的短刀,刀尖挑开黄纸,石面的"龙纹"立刻簌簌掉粉。林羽用火折子凑近,照亮石窟深处的铁箱——箱上的锁是内库样式,钥匙孔里还插着半片玉佩,上面刻着"刘"字。
(一)军饷血账
打开铁箱的瞬间,谢明砚的呼吸顿住了。里面没有银锭,只有本账册,第一页就写着:"弘治二十五年冬,借瑞石之名,挪边军饷三百万两,分存东厂、司礼监、户部"。下面附着的领银名单里,户部尚书、司礼监掌印、东厂提督的名字赫然在列,每个名字旁都画着个小石匠——是被灭口的石匠标记。
"他们不仅贪,还敢......"谢明砚的指节捏得发白,账册里夹着张边军急报,墨迹被泪水晕得模糊:"蒙古叩关,无饷无粮,将士冻饿而死者三千......"他突然想起上个月司礼监递的奏折,说"边军安稳,瑞气呈祥"。
窟外传来脚步声,东厂提督的亲信赵公公带着二十名番子闯进来,手里的钢刀在火光里闪着冷光:"谢掌柜,咱家等你很久了。"他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