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酉姑说了半天,有些心满意足,这次真的感觉郑锦长大了,懂得体谅人了,之前可不会听她说这么长时间。`小\说/宅_ /已¨发,布`最+新`章·节^
她看着文静的唐瑜,有些满意的说道:“瑜儿,你性子偏柔,也不要事事让着锦舍。要做锦舍的贤内助,要多多学习孝慈高皇后,她与太祖皇帝的感情、她对太祖皇帝的劝谏都是你学习的榜样。
当好世子妃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需要用心用情用力,不但要有菩萨心肠,更要有雷霆手段。不然哪些下人们不但不会顺你,反而会处处瞒着你,让你变成瞎子、聋子。”
唐瑜小心翼翼的回道:“新妇谨遵母后教诲,事事向孝慈高皇后学习。以孝慈高皇后作为榜样,做好世子的贤内助。新妇尚未知事,一些未明之处,还需要母后多多教诲。”
郑锦微笑道:“夫人何必学习孝慈高皇后,有些舍近求远了。母后才是你应该学习的榜样。
想当初,伪清攻克中左所之时,形势危急万分,岛上到处都是伪清骑兵,兵荒马乱,四处都是乱哄哄一片。母后临危不惧,领着我,徒步走到海边,才躲过这一劫。这样的大智大勇行为,才是值得学习的。”
董酉姑心中叹息一下,锦舍还是有些榆木疙瘩,不懂女人心。唐瑜话中的含义是这个吗?孝慈高皇后跟太祖皇帝的感情才是隐藏之意啊,向让你向太祖皇帝学习,像太祖皇帝对待孝慈高皇后一样,对待她啊。?s+h_u.x.i?a\n!g_t.x′t¢.-c?o_m~
唐瑜有些惊讶的看着董酉姑,这样的事情,她还是第一次听说,虽然郑经言语简单,但兵危战险,能够果断在乱军之中,安然无恙的逃脱,这样的行为对于一名女子而言,都是了不得的行为。
董酉姑虚指了一下郑经,笑骂道:“你这小子倒还记得清楚,这都过去那么久了,还替你娘吹嘘,也不嫌害臊。”
郑锦笑着道:“我哪里有吹嘘此事。遍数历史上的皇后王妃,也只有孝慈高皇后才能跟您相提并论了。”
董酉姑笑的合不拢嘴,被自己儿子说着之前的功绩,当娘的当然是高兴了,连连摆手道:“孝慈高皇后的功绩那是为娘所能比的,为娘能够有她万分之一的功绩,就心满意足了。”
郑锦看着这一幕,心中赞叹,天下的女人都一样,都是喜欢听好听的,也都是喜欢听自己的韦功伟绩。哪怕这事已经过去很久了,看起来董酉姑没有对自己起疑啊。
手札当中的记载果真不错啊,回去还要多翻翻,多学习,多记忆,这可是保命的本钱啊。
想要伪装一个陌生人,尤其是再亲生母亲面前,这个难度真的算得上地狱级的难度了吧。
不能引起怀疑啊。.第^一^看-书?网` `追?最.新_章^节_
唐瑜偷偷看着郑锦,心中感觉到从今天开始,郑家的大门才真正对自己打开,之前问安的时候,董酉姑可不会对她谆谆教诲。
董酉姑好不容易止住笑,道:“锦舍,你来的也正是时候,你父王给你的军令你收到了吗?”
郑锦闻言一惊,书桌上的军令有很多,却不知道说的是哪一个,最为紧要的应该是募兵吧。
郑锦小心的试探道:“可是父王让我在三个月内重组振义、奋义、昭义、彰义等四义兵镇这一军令吗?”
董酉姑点点头,道:“是啊。你父王突然下达这一军令与你,你可知其中利害?”
郑锦暗中赞叹一下,果然是这个奇怪的军令。
他想了想,史料可不会记载如此详细,这确实是难知啊。郑锦老老实实的摇摇头道:“确是不知父王为何突然下达如此奇怪的军令。
按照军令,这四义兵镇的建制,都是每镇两千人的大建制,四个镇就是八千人,且都要求战兵。
这个时候民微粮寡,兵源近乎枯竭,父王怎么会想着在这个艰难的时刻重新组建四义兵镇?”
董酉姑冷哼一声,道:“这都是南京战败带来的恶果啊。一些人不甘心自家的地位,想要趁机挑战一下你父王在军中的统帅权。”
郑锦心中念头急转,这个事情到时不奇怪了,谁让郑家从郑芝龙发源起,郑家军就不是一个封建统治集团,更多的是一个结合海盗、海商、沿海大族的海商商业联盟呢。
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联盟的首领。
现在看来,是有些不甘寂寞的人,对郑成功的地位发起冲击了。
郑锦口中劝慰道:“母后不必担忧。我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我家隐藏的实力也不少,不会让一些小人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