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已经准备低头告退的朱棣猛地抬头直接对上了烨林那一双充满期待亮晶晶的眼睛。~s′l-x`s~w/.!c-o.m+
“当然可以,只是不知陛下想写什么?”
没有立即回答对方的问题,烨林缓缓走到了殿中的一张书桌前。
凭借着前身的记忆在养心殿内找到了一卷玉轴的绢布铺开在桌面上开始磨墨。
“这些年我荒废学业,写的字实在是难当大雅之堂,所以还请燕王叔不吝,我说你写可好?”
朱棣直接就是一惊,虽然烨林此时只有十六岁,但是天子亲自为自己磨墨,这该是怎么样的一种亲近?
“该说……终究还只是个孩子吗?”
心中这么想着,朱棣忍不住为自己刚刚的警惕而感到有些大惊小怪。
“臣遵陛下令!”
说着,朱棣也是丝毫不拖沓的直接站在了书桌之前从笔架之上拿起一只毛笔来。
而烨林在磨完墨之后这才清了清嗓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北方蛮敌二十万犯我边关,不日将兵临京都,然有先帝亲封者,燕王朱棣忠心君上携兵甲三十万勤王。”
“但古人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故此仍有兵败城破之危。然朕,有岷一朝第十五帝烨林决意与山河共存亡!”
正在运笔记录的朱棣笔锋猛地一停,随即一脸惊愕的看向了烨林。_小^说,C.M.S? ?最!新?章+节\更¢新¢快\
“他这是……在写遗诏!?”
但是烨林显然没有注意到他的错愕,继续口述着。
“城破之时朕以无言面对列为先帝,当以发掩面自裁以谢罪与江山百姓……”
说到此处,烨林的语气十分自然的带上了一抹悲怆。
“然,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虑朕尚且年幼,左右无兄弟,下又无子嗣,故此朕令!”
“若是朕命绝,群臣当以燕王朱棣为尊,助其登临大位再造我大岷江山!!!”
朱棣原本稳当的手猛地就是一颤,就好像是突然被一道雷霆击中一般。
不过他却是没有立即打断烨林,内心瞬翻江倒海的他双眼之中此刻却满是兴奋与激动。
暗暗吸气,朱棣强行按下心中翻涌的情绪,继续往下写着。
“大岷二百五十七年,鹤舞元年春,三月初八,帝烨林绝笔……钦此!”
笔被朱棣放下,写完最后一笔的朱棣竟是有些眼神湿润。
他完全没想到,自己眼前这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天子竟然会有如此的胸怀和气魄。
“陛下你……竟如此……”
与朱棣的语气哽咽不同,此时的烨林却是神色异常肃穆。·9¢5~k¢a\n′s^h-u^.\c!o`m′
“燕王叔不必多言,朕虽年幼,但仍知和平不易,若此次城破,朕便成了亡国之君也。”
“然我身死事小,但此刻你我都知,大岷山河已然是千疮百孔,倘若天下大乱,必会让百姓再次陷于战火。”
此时烨林的双眼之中满是复杂到说不清的情愫。
“烨家江山可亡,而天下不可亡!”
“有这诏书在,再加上燕王叔你的名望和手下大军,届时就算百官不从,但你只需高举义旗振臂一呼,必然就是天下归心。”
“陛下!!!”
朱棣直接单膝跪地,如今的他已然是一副泣不成声的模样。
“臣……臣……臣实在是有愧与陛下,有愧与先帝,有愧与大岷!!!”
不管来之前他是如何想的,但是此刻的朱棣却是由衷的对眼前的这个少年天子生出了巨大的钦佩。
“烨家江山可亡,而天下不可亡……这是怎样的胸怀,怎样的气魄!”
大受震撼,此刻的朱棣竟是开始对自己前来勤王时心中的龌龊想法而感到了无地自容。
“燕王叔你这是作甚,快快起来!”
脸上闪过一抹慌张,烨林连忙跪地想要将朱棣扶起。
“王叔不必如此,朕只求有此诏书能让天下百姓少受战乱之苦,少死些人,我这个无能的皇帝也少些罪孽。”
等到君臣二人都平复好自己的情绪之后,烨林靠着前身记忆直接就找到了岷朝传国玉玺在这张诏书上用了大印。这才再次露出了一抹笑容。
“好了,朕能做的也就这些,胡蛮不日将会到来,时间紧迫,燕王叔还是尽快去做安排吧。”
心中的情绪得到平复,这次的朱棣竟是双膝跪地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