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内,崇祯埋头在海量的奏折中痛不欲生,现在的他终于体会到了大学导师看学生论文时的感觉。^z¨h¢a*o_h/a\o~z^h^a~n,.?c¢o-m-
通篇废话,大几千字的奏折,只有寥寥几笔是关于朝政的,就这寥寥几笔,这些文官还要化身不沾锅,写得滴水不漏,没有一点建议。
处理这些朝政,崇祯头都快要炸了,天天忙到深夜,却忙不到主题上,崇祯有点烦,想要给这帮文官找点乐子。
突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守门的小太监慌忙地跑进来,说道:
“陛下,喜事,天大的喜事。”
崇祯眼皮都不抬,回道:
“野猪皮被天降陨石团灭了,还是找到成祖遗产了。”
“回陛下,皇后疑似有喜了。”小太监连忙回应。
崇祯猛然将头抬起,语气有些着急,说道:
“有喜就是有喜,什么叫疑似有喜?”
“是太后的侍女过来传的话,小的也不知啊!”小太监跪伏在地,头都不敢抬。
“把她叫进来!”崇祯挥了挥手,打发小太监下去。
小太监如蒙大赫,连滚带他跑了出去,第一天上班就让领导发火,这让他感到未来一片灰暗。
看着小太监的背影,崇祯心中对方正化的大扫除的效果感到满意,至少自己身边是安全的。
不一会,一个豆蔻年华的宫女被领了进来,行过礼之后,便开始向崇祯讲起在太后寝宫的事。_咸^鱼*看¨书_ `最*新.章!节,更_新/快^
原来是周皇后闲来无事跑去了张皇后那里,结果被张皇后发现了端倪,连忙叫太医,顺便来通知崇祯一声。
听了这一件事,崇祯再也按捺不住,放下了手头上的政务,急忙跑到张皇后的寝宫。
寝宫内,一个太医正在用三根金丝稳稳缠绕在周皇后腕间,太医隔着丝线闭目凝神。
突然太医伏身跪倒,颤声道:“脉如珠滚玉盘,滑利冲和——此乃正宫嫡嗣之喜!”周皇后和张皇后面色一喜,这时崇祯也适时赶来,听到了太医的话,爽朗的大笑从门外传来。
不等宫人,他早已掀帘攥住周皇后的手,素来端凝的眉眼溢出亮光,似春冰乍裂。
崇祯爽朗的笑声驱散了殿内残留的紧张气氛。他攥着周皇后的手,感受着她手心的温热,连日批阅奏疏的疲惫似乎一扫而空,整个人都焕发出一种逼人的神采。
“苍天垂怜!社稷之幸!我朱家后继有人了!”崇祯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喜悦,眼睛扫过周皇后微带羞涩和幸福的容颜,又看向一旁含笑点头的张太后(懿安皇后张嫣)。
张太后也笑着附和:“确是祖宗保佑,天赐麟儿。陛下与皇后都需保重身体才是。”
喜悦的情绪在殿内流淌。宫女太监们都低着头,嘴角也忍不住跟着上翘。¢s_o?k~a·n_s_h+u¨./c¨o-m′这久违的喜讯,如同阴霾笼罩的紫禁城中投入的一缕暖阳。
然而,沉浸在巨大喜悦中的崇祯,脑海中却无端地蹦出了另一件事——那积压如山、言辞空洞又毫无担当的奏折!那份让他痛不欲生的“阅读体验”。此刻,这无上喜讯带来的兴奋感,竟奇异地与那股深重的政务焦虑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冲动。
他握着周皇后的手并未放开,目光却变得深邃而锐利,话锋一转,带着几分感慨道:“皇后有喜,是我大明朝的福气,更是朕肩头又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让朕的孩儿,将来能看到一个清明强盛的大明!”
他的目光从两位皇后脸上扫过,语气渐渐郑重起来:“可眼下,内外交困,百废待兴!那些朝廷大臣,一个个……”
他顿了一下,似乎强忍着后面更激烈的言辞,
“奏章写得花团锦簇,引经据典,洋洋洒洒万言,却如同隔靴搔痒,句句皆是滑头话!言之无物,遇事推诿!一个河工决口的报告,能让朕看三天,最终也弄不清是南岸溃了还是北岸塌了,该如何修复,由谁负责!如此低效空转,纵使朕夙夜忧勤,熬干心血,又有何用?”
崇祯的声音带着压抑许久的愤懑和不甘,脸上因激动而微微泛红。
他的目光灼灼地盯着周皇后和张太后:“朕不能再等了!再这样下去,国事不堪设想!借着今日这份喜气,朕要立一个新规矩,设一个新机构!”
周皇后脸上喜色未褪,此刻更添了几分担忧和好奇。
张太后则是神色微凝,她是经历过天启朝阉党乱政的,对朝局变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