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35章 深宅幽思,末世谋局(四)

第35章 深宅幽思,末世谋局(四)

走投无路的吴三桂一不作二不休,决定向南用兵,打起江南富豪主意,想着定能捞回损失,填补窟窿。_晓¢税,C^M*S? !埂\新?醉/全+

哪曾想,这仗打得异常艰难,损兵折将不说,钱也没捞着几个,没办法,只能继续向多尔衮借兵。

如此恶性循环,雪球越滚越大,债务越积越多。

吴三桂一路打到云南,大明全境战火纷飞,等仗打完了算账,尚可喜、耿精忠认为他们打下的,不能算在吴三桂头上。

吴三桂又花了十年,好不容易还清债务,再回头找满清理论。

此时已是康熙年间,新账不认旧账,一句“你跟多尔衮谈的,找他去呗”就将他打发了,吴三桂气得吹胡子瞪眼,却又无可奈何。

起初,满清赖在北京不走,确有等吴三桂还债之意。

可后来孝庄之子继位,住进紫禁城,习惯了这繁华奢靡,再看沈阳那小皇宫,简直寒碜得没法看,越发瞧不上眼。

八旗子弟在北京城肆意抢掠女子,一人娶十几个,尽享荣华,哪还愿意回关外苦寒之地?

原本多尔衮想着,吴三桂若真能还清债务,就跟他商量划黄河分南北而治。可直到多尔衮身死,吴三桂都没能还清。`二_八_看-书^网¨ .无+错/内_容¢

孝庄身为元鞑子后裔,心心念念要恢复大元荣光,入主中原后,便吹耳旁风,蛊惑顺治。

败类孙之獬也跟着出馊主意,搞出“削发易服”,一句“留发留头”,将大明疆域子民拖入无尽深渊,百姓苦不堪言。

一众大明臣子却不知廉耻,纷纷劝进,顺治假惺惺接受,自此,东林党笔下的满清赞美史、大明丑陋史便粉墨登场,颠倒黑白,令人齿冷。

吴三桂在外作战想着早日还债之际,满清已经将大明所有区域都纳入大清版图,大势已去。

当吴三桂满心以为,兵发北京城,会得到汉民的支持时,方才发现,汉人宁愿做清奴,也不愿意帮助他一点点。

汉人对他的仇恨远超满清,皆因满清入关为他引,满清取代大明的疆域,就是他打下来的。

大明幸存王爷也多死于他手,这般行径,如何能得原谅?

这人啊,明史骂他“二臣”,清史斥他“叛臣”,满人嫌弃,汉人唾弃,真真在明清史上独一份,遗臭万年,被牢牢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朱有建虽对历史细节所知不多,可吴三桂这等臭名昭着之人,还是有所耳闻。¢白-马/书+院- \已+发,布+最′芯,蟑~洁?0?0\晓′税+旺` *追~蕞·薪~彰-踕·

这般缺心眼的“二五仔”,眼下是绝不能指望的。

至于吴家在京城有无亲眷、是否入股,他此刻全然没心思理会,只想着先熬过这生死危机,其他的,往后再说。

毕竟,当下这局势,犹如紧绷到极致的弓弦,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朱有建深知自己如今的处境,就像在狂风巨浪中飘摇的孤舟,一个浪头打来,便可能船毁人亡,生死只在一线之间。

他暗自叹气,本以为穿越能开启一场别样人生,谁承想却踏入这步步惊心的末世泥沼。

遥想当初,若穿越成天启,虽说也有麻烦,但局势尚在掌控。只要拿捏好魏忠贤那股势力,周旋于朝堂各方,诸多事情便能如顺水推舟,徐徐图之。

可命运偏就爱开玩笑,让他附身崇祯,还偏偏是这大厦将倾、回天乏术的当口。

如今的他,别说力挽狂澜、成就霸业,光是琢磨着怎么在这绝境中多撑几日、弄点银钱好吃好喝,就已费尽心力,榨干了所有的智谋,满心都是无奈与疲惫。

罢了罢了,朱有建苦笑摇头,历史既定,大明确实走向末路,既然注定覆亡,自己这般折腾,到底所为何事?

或许,这垂死前的疯狂,不过是发泄被命运捉弄的愤懑,给自己这荒唐的穿越之旅,寻一个最后的宣泄口,仅此而已,徒留一声叹息。

正出神间,王承恩喜气洋洋地大步迈进,那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仿佛中了头彩一般。

朱有建瞧他这模样,满心无奈,暗自腹诽:

这又是碰上什么好事了,这般高兴?

可别来烦我,就让我安安静静地混吃等死,熬过这最后的时光吧,别再给我添乱了。

王承恩似是没瞧见主子的不耐,快步上前,轻声细语地禀报:

“陛下,那针工局上下可都忙活开了,估摸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