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大战,蒋千户麾下各个百户所都是倾巢出击。,8!6′k?a·n^s?h?u·.¨n-e*t+
第一百户所营户这边,贾百户只保留了一个小旗。
小旗官窦勇,今年三十七岁,从军二十二年。
大大小小的战斗经历无数,
虽没立过什么大功,但胜在性格谨慎,不然也做不到好手好脚活到今天,还顺顺利利养活了两个儿子。
贾百户也是考虑了窦勇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性格,才决定留他的小旗在营户。
营户平常时间一般都是安排“余丁”看门、巡逻。
所谓“余丁”,便是军户家中已年满十六岁,却没有名额录入军籍的男子。
等到贾百户领队出发后,窦勇便赶紧安排起来。
他先派出旗下两个兵丁各奔东西门,统领四名余丁守好门户。
随后他又把剩下的八个兵丁分为四组,两组为一班带上三无名余丁整夜巡营,每两个时辰换一次班。
营户没有高大宽厚的城墙,只有紧贴壕沟内侧的木栅栏,木栅栏上无法站人。为了能够观察、攻击到营户外来敌,便每隔三丈搭建一个比栅栏高出一倍的木制弓箭瞭望塔。
弓箭瞭望塔内至少可容四人人,保证对四个方向的观察和射击。
非战时这种弓箭瞭望塔上顶多安排一个余丁。
为保万无一失,窦勇下令在每个弓箭塔上新增至少一个会射箭的余丁。
不需要他们熬夜警戒,但即便是睡也只能睡在弓箭塔里。
最后窦勇他自己带着两个儿子爬上营户里最高的中央瞭望塔,负责守望营户之外。
十五岁的小儿子跟他一起守上半夜,十八岁的大儿子独自守下半夜......
“爹,醒醒!”
“咋了?”窦勇揉着眼睛起来,然后顺着小儿子手指的方向看过去。
“矮骡子!”
远方海面上若隐若现的帆影吓的窦勇睡意全无!
他连忙拍醒大儿子,让他负责盯着那些矮骡子船,随后对小儿子道:“去叫醒你妈,招呼大家从西门走!”
等小儿子下去后窦勇深深地望了眼大儿子:“你在这守着,如果矮骡子们向营户杀过来,你就敲锣......别跑,杀一个够本,杀两个......不亏!”
“爹,放心!”大儿子窦伟鼓着腮帮子,眼里只有坚毅和勇敢。
“咱们窦家没有孬种!”
窦伟拍了拍腰间的钢刀,又拿起哨塔里的弩弓:
“矮骡子们敢来,不杀七八头都不好意思说是你儿子!”
拍了拍窦伟肩膀,窦勇想说什么,嗓子眼却堵的慌。最终他什么都没说,转而望向营户外。·2*8′看?书¨网^ -无.错!内′容.
海面上,倭寇的船正在调整方向,可以确定就是冲着营户来的。
“敲锣吧,自己小心!”
没必要,也不能再等了。
窦勇“呲溜”滑下瞭望台去召集人手。
营门一定要守住,不然.......这里面可都是老弱妇孺啊!
按照军中惯例,这种情况下十六岁以上的余丁必须参与守营。老弱妇孺可以在不影响营户安全的情况下撤离,若不可为则要协助守营,与营户共存亡!
得亏都是军户家庭,收到消息后没人大吵大闹,都是默默的收拾,该走的走,来不及走的,该留的,抹着眼泪也要留下来。
军户,生离死别只道寻常。
相比昌山村,这边的倭寇船要少一半。
领头的倭贼叫吉村启太,剑客修为。
一身武士装,头戴鹿角兜——像鹿角一样的头盔,据说最早是为了讨吉利,后来渐渐流行了起来。
这边倭贼的船刚刚冲上沙滩,人还没开始往下跳,那边瞭望台上的窦伟就挑起灯笼,敲响了铜锣!
“矮骡子来了!”
“矮骡子偷营了!”
......
随着他的吼声,营户里一处处灯火亮起来。
下一刻,营户里的烽火台燃起火焰,
火光在黑夜里隔着十几里地都能看见。
窦勇已经下令将东门堵死,又安排手下领着余丁上塔,持弓吊射来袭的倭贼!
现在西门也必须要关闭了,怕倭贼绕过去。
如此一来,没走成的只能跟大家一起,誓与营户共存亡。别看营户里还有几百人,面对这三四十个倭贼还真就不见得有胜算。
“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