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王伦逆天改命称帝 > 第26章 杨志以一敌二

第26章 杨志以一敌二

呼啸的北风掠过梁山泊,转眼间,王伦搭建粥棚已过去三个年头。+看′书¢君* ¨最.新¨章?节*更\新`快.曾经简陋的草棚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三间青砖黛瓦的粥房。屋内,几口硕大的铁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雪白的米粥在锅中翻滚,浓郁的米香混着野菜的清香,飘散在寒冷的空气中,给萧瑟的冬日增添了几分暖意。

此时,梁山泊周边的石碣村、蓼儿洼等地,随处可见流民的身影。他们身上虽仍是补丁摞补丁的衣物,却不再瑟缩于寒风之中。石碣村的房屋虽不算华丽,却修缮得十分严实。厚实的茅草屋顶牢牢挡住风雪,糊着麻纸的木窗隔绝了凛冽的寒风,屋内烧得暖烘烘的土炕,足以让人们抵御隆冬的严寒。

在石碣村的一处空地上,四五百名流民或坐或站,各得其所。老人们围坐在火堆旁,一边烤火一边唠着家常,脸上洋溢着难得的惬意;妇人们聚在一起,低声交流着照顾孩子的心得;孩子们穿着不太合身却足够保暖的棉衣,在空地上嬉笑打闹,稚嫩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几个年轻力壮的流民主动承担起巡逻和维护秩序的任务,他们眼神坚定,满是对这安稳生活的珍惜。

王伦沿着村中小路缓缓走来,不时停下脚步,与流民们亲切交谈。望着眼前这虽然清贫却充满生机的景象,他心中感慨万千。三年来,梁山泊收留的流民越来越多,从最初的百十来号人,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每一步都来之不易。正想着,远处出现了一支相互搀扶着的流民队伍,他们在风雪中艰难地朝着石碣村的方向走来。王伦神色一凛,立即吩咐身旁的喽啰:“快去粥房再添两口锅,多准备些棉衣,迎接新来的百姓。”尽管寒风依旧凛冽,但梁山泊上下,涌动着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就在这时,朱贵匆匆赶来,他脸色凝重,身上还带着寒气:“哥哥,事情不对劲!朝廷下令剿匪,各地官员纷纷响应,可他们根本不是在剿匪,分明是在祸害百姓!”说着,他将一摞情报递给王伦。.0/0·小\说!网/ ^首,发¨

王伦接过情报,仔细阅读起来。上面详细记载着各地官员的恶行,触目惊心。河间府知府打着剿匪的旗号,率领厢军血洗了三个村庄。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把三百多无辜的老弱百姓抓起来,诬陷为匪首,残忍地砍下头颅,挂在城楼上示众,还在给朝廷的奏折里大言不惭地写着“剿匪大捷”。太原通判更是过分,以剿匪为名,强征百姓的妻女,充作营妓供自己和手下玩乐,而他却因此得到皇帝御赐的“忠勇可嘉”匾额。还有那汴京到沧州的官道上,官员们立起“剿匪安民”的牌坊,可牌坊下堆积的,却是饿死的流民尸骸。这些官员为了一己私利,随意征发徭役,加派赋税,本就生活困苦的百姓,如今更是雪上加霜,被逼得走投无路。

王伦越看越怒,浑身发抖,“啪”的一声将情报摔在桌上,震得桌上的茶盏都跳了起来,茶水洒了一地。“好个朝廷!好个剿匪!赵佶那昏君每日看着这些虚假捷报饮酒作乐,蔡京、高俅这些奸贼府上财宝堆积如山,他们却全然不顾百姓死活!我劫他一次,看来远远不够!”王伦眼中满是怒火,心中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恨达到了顶点。

正当王伦怒火中烧时,探马来报:“寨主!西南官道上有个怪人!脸上生着大片青记,带着个挑夫,担子压得扁担都弯成了满月!”王伦摩挲着腰间佩剑,冷笑道:“朝廷大赦后,净是些想钻空子的人。杜壆、林冲,随我去瞧瞧这送上门的‘肥羊’!”一行人裹着风雪隐入山道,松针上的积雪被寒风卷得漫天飞舞。

暮色四合,山道两旁的松林在风中呜咽。王伦等人隐于岩石后,只见两道身影缓缓走来。挑夫佝偻着背,扁担被压得弯如满月,每走一步都发出吱呀的惨叫;前头的汉子五短身材,却步履沉稳,鬓角染霜,右脸的青记在残阳下泛着铁青色,腰间朴刀的吞口处,隐约可见杨家将特有的缠枝莲纹。′2+8,看¢书^网^ ′首?发¢

“此山是我开!”杜壆铁塔般立于路中,丈八蛇矛横扫,惊落枝头积雪。挑夫脸色瞬间煞白,扁担“啪嗒”落地,财货滚得满地都是,他连滚带爬窜进松林,转眼没了踪影。

青面汉子瞳孔骤缩,蛇矛刺来时,他已如游鱼般侧身避开,反手抽刀的瞬间,刀鞘与腰带摩擦出刺耳声响。刀背精准磕在矛杆上,火星四溅。林冲看得热血沸腾,蛇矛一抖加入战局:“我也来会会!”

三条身影顿时缠斗在一起。杜壆力沉势猛,蛇矛舞动如乌龙搅海,每一击都震得地面雪粉飞扬;林冲枪缨翻飞,蛇矛化作寒星点点,专取要害。青面汉子一柄朴刀却使得滴水不漏,时而“黄龙搅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