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奇怪的看着杨福平:“你怎么还在家呆着?这个点儿还不去上工?”
杨福平一拍脑袋,自己供职的天宏粮店(民国时候,这些卖粮食的商家各有侧重,专门经营大米的称米局子,专门经营大米白面的称为米面庄,经营五谷杂粮的称陆陈行。)前两天刚开门,要不是自己爷爷的事儿,昨天都得上工,忘的一干二净。
于是赶紧换身衣服匆匆赶去粮店。
粮店离家也不远,出了花市大街拐上两个弯就到了。
杨福平到了之后发现人也没来齐,就两个小伙计在打扫卫生,见是杨福平进来了,赶紧忙不迭的喊了声:“杨哥来了,吃了嘛您?”
杨福平略微寒暄两句问其中一个小伙计:“小孙,今儿东家没来?”
小孙大大方方的回:“东家带着账房老钱叔一起去火车站接粮食去了。”
要搁往日,杨福平也不往心里去,现如今自己也算得上是下面有人了。
眼界不自觉的就抬高了一点儿,想的也就多了那么一点儿。
自家的这种中小型的粮店,往日进货补货都是去广安门一带,什么时候阔绰到能首接从火车站接货了。
这种反常的情况,杨福平暗暗记了下来,然后撩开前襟往里去,跟小孙交代一声:“我去看看存货!”
一时半会儿的,自己头上的这把闸刀还离的有点儿远,杨福平这会儿只关心,能不能多囤点儿粮食。
办公室惯常就坐着杨福平跟老钱俩人,这会儿空无一人。
杨福平穿过前面立着的西个西方大木柜,往后面仓库走去,往里去的小道边上跺的还有几袋儿粮食,杨福平扫了一眼,都是些六郎庄米、玉泉山米这些个近郊的京西米,
反倒后面仓库里,还有几袋儿阿美莉卡的金钱豹牌儿面粉。
杨福平估算着自家人的饭量,决定正经的大米白面跟杂粮都得屯点儿。
看的那彩色影片儿,除了大事儿之外,对杨福平而言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吃不饱!老是变着花样的吃不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