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活在民国当顺民 > 第十八章 两袋花生

第十八章 两袋花生

卫东家不在,老钱能当半个家,二平跟小孙眼巴巴的看着老钱,被他手一挥先放了羊。+2¨3·d·a¨w¨e_n.x~u.e~.!c-o`m\

倒不是非要让杨福平收尾,主要是一起混的日子长了,慢慢的也磨出来点儿慈悲心肠。

这俩小子,脚上还是带补丁的布鞋,不早点儿回去,估计鞋能让雪浸透,回家要是能烤烤也就罢了,怕就怕挤不出来这两根儿柴火。。

杨福平也不挑这个理儿,看着俩人走出了视线,冲着老钱微微一笑:“钱大爷,趁着关门的工夫,咱再做笔生意呗?”

老钱看天看地看大门,脑子转过来了:“你要买点儿粮食?嗨,说这么玄乎,你要买啥买呗,打秤的时候让我看一眼就行啦。”

杨福平凑近了:“我想买花生。”

老钱:“呃~~~,明天就有人来运,东家连出处都找好了。”

杨福平斜眼打量下老钱:“那剩下的呢?”

老钱俩手一摊:“哪儿还有剩下的!”

这老钱,不老实。

杨福平叹口气:“我觉着,下个月月初,易大头来收份子钱的时候,还是您老支应比较好。”

老钱叹口气:“这批货,运回来之前大头都订好了,剩下的也不便宜,你要多少?”

杨福平问:“剩多少!”

老钱眉头一皱:“嘿,你小子,还想吃独食!”

这话一出,谁能听不明白老钱自个儿有打算。!比/奇-中¢文¨王· ?最-鑫¢章/结?更~新~筷_

杨福平想了想硬气道:“最少一人一半儿!”

老钱迟疑的点点头,估计是杨福平的威胁有了一点点用处。

于是从隔壁裁缝铺子借了一会儿煤油灯,俩人在财务室各自付完了今天的最后一笔货款。

然后杨福安跟他哥一起,扛了两袋子花生往家走,至于老钱,东西根本没时间往家里拉,首接被他的亲亲好女婿给运往了茶馆儿,看样子是茶馆儿掌柜的开口让留的东西。

雪越下越大,快到家的时候,路过了街口的二荤铺子。

灶上还有火光,看样子里面还有人,路过的时候,杨福安扭头跟他哥说道:“我闻着有炸丸子、炒腰花,嗯···还有酸辣汤······”

杨福平赶紧叫停:“行行行知道了,等出了孝,哥领你去内明起吃涮羊肉去!别流哈喇子了!”

想想也是可怜,常人日子都是越过越红火。

自己跟福安还好,小时候过的不错,就是碰上了小本子的那八年,也没挨过饿,顶多是有时候吃的不太好。!y¢o,u,p\i+n^b.o+o^k?.?c~o,m/

只是家里的俩孩子,吃啥好东西都是没见识的样儿。

杨福平决定,得多淘换点儿东西给孩子尝尝。

不然等再大几岁,听到爷爷讲古,说太爷爷当年去过六国饭店,爷爷去北海公园里喝过红酒、东交民巷吃过西餐,爸爸小时候也是吃过春华楼的松鼠鱼跟正阳楼的螃蟹,一准儿会认为在编瞎话。

眼见着要进家门,杨福平问弟弟:“咱们胡同口卖糖油果子跟油条的是不是出摊儿了?”

一提起吃的,杨福安的智商就上升不少:“可不是嘛,刚开始开到隔壁胡同里头,守着里面的三叉路,还当是当年小本子在那会儿干买卖呢,随时准备逃跑。(粮油跟糖都是军管物资,就是从黑市上买到了去做买卖,也是会有被抓的风险)

这个月估计是瞅着不会反复了,大着胆子又摆到了胡同口。”

杨福平点点头没说话,进屋先提盏煤油灯跟弟弟一起下了地窖,把花生归置到地窖里打好的架子上。

打发弟弟先去睡觉,杨福平把钥匙送还给他妈,顺便说了声今儿运回来的是什么。

李水仙一听,这玩意儿就不会便宜,立马就要进里屋取钱,被杨福平给按下了手:“妈,你这是干啥,我挣的虽然不多,可平日也没处花去,家里里里外外的开销都是你跟我爹在支应,我给自己家买点儿东西哪还能这么算账。”

杨远信这回没打圆场:“听你妈的,多拿点儿钱,不拘什么粮食,每天买点儿,别管什么年月,囤点儿粮食总是没错。”

杨福平一听,这话里有话,疑惑的看着他爹。

杨远信首接开口:“今儿我那茶庄来人了,多聊了几句,说起来现如今市面儿上的物价,仨鸡蛋都卖到小五十块钱了!”

呃,这才一个月,法币又折掉不少。

照这个趋势,离当厕纸也不太远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