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还算拿的出手的字,可是老爷子给启蒙的。
毕竟,大过年的,是吧。
因着跟大儿子的谈话,让李水仙合蒸馒头的时候,也就多蒸了一屉的白面馒头,其他的也像吕秀玲一样蒸些两掺的窝头,等忙到傍晚,俩家的馒头才算全都蒸完。
放在院儿里晾凉,杨福平跟杨福安给送回隔壁。
回家一看,自家的灶上又多了三屉在蒸的馒头。
疑惑道:“怎么还有?”
李水仙翻个白眼:“当着外人面儿不好多蒸,可你们一个个喉咙眼儿都细,就是两掺的窝头有时候都难咽下去,不得多备点儿,趁着今天一起蒸出来,那些个窝头,大冬天也不会坏,慢慢吃呗!”
杨福安毫不掩饰,咧嘴笑道:“娘,你太好了,老在粮店里吃窝头,我听见窝头胃里都冒酸水!”
李水仙故作嗔怪:“都是些少爷身子!行了行了,最上面我还蒸了点肉糕跟米粉肉,不会亏着你们嘴!”
一听这话,虽说香味还没出来,杨福安也咕咚咽了口口水。
不但二十九的时候蒸了些肉,借着准备年夜饭的工夫,又备了些烩羊肉之类的菜,反正一个春节,杨福安吃的心满意足。
主要体现在,初五的一大早,杨福安才想起来:“哥,没去全聚德,还有天桥!”
杨福平一拍脑袋,从初一开始,不是回老家上坟就是去姥爷家走亲戚,哪来的工夫去全聚德!
可既然是己经说好的事儿,而且明天粮店就要开门了,干脆,说走就走吧。
这会儿李水仙可不提什么装穷不装穷的事儿了,每个人都穿的干干净净,要去一起去。
按她的话说,这是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