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沉默的时间,一块黑乎乎的肉球弹入院内,把周围官员吓得面色苍白。¢幻·想\姬/ \已.发+布_罪?歆/璋.截¨
“是大腿,是大腿!”
“谁,谁去清理清理!”
百官躲在屋檐下,撇过头不看。
几个禁军小伙一头扎入大雨,迅速抱起残肢丢出宫门外。
“真恶心......”
百官悚然,不少人希望离开前线回到皇宫。
一名跟随而来的谏官谏言道:“官家,雨势凶猛,况且金贼还往城内抛残肢断臂,染上瘟疫得不偿失,请陛下起驾回宫。”
赵煊摇头拒绝,虽说自己呕吐不止,但是为了稳定军心,在金人攻势结束前不能离开。
时已午后,大概黄昏金人攻势便能停止。
那名谏官还欲发言,被其身后御史台御史中丞阻止。
“陛下心系战局百姓,怎能战至半而躲避回銮呢?”
“莫非是你害怕,害怕那些残肢断臂?”
谏官被呛得无法反驳,悻悻退回。
赵煊抬头,这个御史中丞他见过,在初来乍到那天的早朝上,索性问道:“没错,若是朕离开,军心不是散了吗?”
“朕见过你,你叫什么名字?”
御史中丞跪地说道:“回禀陛下,臣御史台御史中丞,秦桧。!E¨Z-晓?说`旺\ -免¨沸_越·独^”
秦桧!?
赵煊忽然笑了笑:“你叫秦桧?”
“木会桧?”
“是如此陛下。”
赵煊真应该高兴,靖康年间的秦桧可不是那个罪大恶极的奸臣,而是一位坚持拥立赵氏,反对割地求和的硬骨头。
倒也符合他谏官的职责。
当谏官的人,不是硬骨头又怎么当得上呢?
更何况还是长官。
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理论上的最高长官御史大夫不授人,所以御史中丞就是御史台实际的“台长”。
御史台下设台、殿、察三院,另外还有六察司,负责监察尚书六部以及百官。
要是被御史台的人盯上,麻烦可就大了。
例如苏轼,也弄出了一件“诗案”。
“官挺大。”赵煊随便嘟囔了一句。
秦桧马上回答:“正三品。”
“官阶多少?”
“回禀陛下,正奉大夫,亦是正三品。”
秦桧在靖康年间,依旧是大官呢,到南宋只是更大了。
秦桧不明白皇帝为何要问这些,他经常出现在早朝,按理说皇帝不应该不记得他这个御史台长官。
“不错。”
赵煊不再理会他,忙着处理军器监兵器制造问题。/鑫_纨. ¨ ¢神!颤. ^吾·错·内!容/
因为开封被围困,众多原材料无法运输入城,经历几次大战,损耗极多,军器监请求朝廷拨款,从民间采购材料。
兵器之事不能吝啬,不过赵煊又担心军器监几个官员偷偷摸摸从中捞油水,嘱咐户部拨款的同时,另派遣一名内侍宦官前去监察工作,任军器监临时差遣。
不止兵器问题,粮食同样出现问题。
漕运被迫中止,粮食堆积各路不能转运,不止影响开封百姓生存,甚至可能被金人劫走,成为金兵口粮。
赵煊命令宫中节食,各大衙门同样如此,并且撤掉了很多无事人员的官职,精简政府机构。
六部衙门一天之内数十人下岗回家。
处理政务当中,城外再次喧闹。
金兵投掷残肢断臂后又加一轮炮击,紧接着继续发起第二次攻势。
黑压压的金兵跃过护城河,朝城头攀爬。
粘罕发动对西壁的第二次进攻,在东壁,二太子也开始了第二轮行动。
二太子显然更精明,利用炮石不断轰击通津门,大量步兵跟随攻城器械反而朝通津门南边的上善门攻去。
通津门和上善门分居水门南北,距离不算远亦不算近!
二太子来了一招声东击西。
城头宋军全在通津门布置防御,哪里预料金人如此?
刘韐着急地在城头大喊:“王燮、陈克礼,快速支援上善门!”
冒着炮石,两队宋军紧跟着都统刘韐快速移动。
金兵乌压压而来,填壕车效率极高,不一会金人冲车已经撞上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