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 > 第224章 起驾北京

第224章 起驾北京

宗泽信中出乎意料的,并没有关于朝廷今后策略的建议。/k?a*n^s`h-u_y.e~.¢c*o?m_

赵煊满以为他会忧虑重重,长篇大论苦口婆心地告诫自己要怎样怎样,然而并没有,有的只是语重心长。

他像个家长似的回顾了自己的一生,谈到和皇帝的两次见面,语气之中充满期待和关怀。

只字不提光复太原、真定、河间之功。

赵煊甚至能想象这个老家伙快乐地向他诉说一段振奋人心的故事,眉飞色舞,抛弃君臣之道,侃侃而谈。

他说他的人生已经满意,却问皇帝的人生是否满意,话头一转大逆不道地说已经与自己无关,唯一的希望就是,今后有所成就可别忘诉与他,届时已入土的他。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赵煊端坐御座,面对群臣竟下意识念出此诗,将宗泽的“绝笔信”轻轻放在御案上。

群臣不明所以,皇帝还有兴致作诗?

李神仙提醒道:“陛下,后边还有。”

宗泽写了一大堆无关紧要的“日常”之事,赵煊又拿起翻过来一看,被这个老家伙逗笑。

只见信件背面,六个苍劲十足的大字——北伐,北伐,北伐!

通篇下来,给赵煊的感觉就是,宗泽已然完成自己所念想之事,轻松愉快,丢给年轻皇帝唯一的任务和期待——北伐。-零\点~看_书\ .更¢新.最/快?

关于如何伐,怎样经略,都与他无关了。

未来属于年轻之人。

“朱相公学问高,方才官家所念诗句,出自何处?”排在前头的尚书右丞程振询问身侧的尚书左丞朱胜非。

朱胜非摇头:“从未听过。”

“官家平日里用功学问,诗句倒是应景。”

几位宰执相视一笑。

应景个屁!

官家想什么去了,中原未失,还北定中原,又得太子来告?官家年轻,如此想法,不可行,不可行!

又或是变相督促他们这群宰执?

几人脑子里演变一场风暴,纷纷猜测皇帝这诗何意,怎么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怎么了。”赵煊瞧见几人眼神迷离,不知想什么去了。

“陛下。”门下侍郎李若水问道,“方才所念诗句是何意?”

“噢!”赵煊这才意识到自己念出声来,被他们听见,忙用笑容掩盖,“没什么......就是......就是提醒诸位,不忘北伐。”

“陛下志存高远。”宰执一同回答。

眼下,皇帝这是要计划幽云了么?

主张光复旧土,恢复汉唐荣光的他们,一句话就搞得热血澎湃了。+p?i?n_g+f,a¢n¢b_o~o.k!.~c_o^m,

一片祝贺声里,陈过庭提醒皇帝应该进入封赏环节了,否则前线士兵士气就要散掉,无法扩大战果呀。

赵煊还是不急:“河间有消息了么?”

“金贼退干净了么?”

一班文武被问住了,因为河间方面的消息没有传回,具体什么状况他们也不懂。

待在河间的李纲死没死,不懂。

“所以嘛,没有彻底结束,朕要走一趟河北看看。”

“......”

“陛下是欲起驾河北大地?”兵部侍郎卢益立刻露头,“一路金军由京东两路北撤,暂未完全撤出河北,极有可能还在境内劫掠,危险不已,陛下还是不要以身犯险。”

“王宗濋言四太子已经北撤不见,大名府安全。”赵煊回答,“朕要北上大名。”

宗泽南下路线是出井陉进入河北,到真定府然后再南下,途径磁州、相州,随后渡黄河。

这样未免太过颠簸,赵煊可以先一步渡河北上到北京大名府,倒时两人距离便不会太远,赵煊可以看情况继续北上。

去大名府,当然是因为王宗濋所率禁军部队在,整个文武百官需要禁军庇护,否则出点意外就完蛋啦。

“依臣看,待河北局势稳定再去亦不迟。”卢益说。

百官不知晓皇帝忽然要去大名干嘛,内心多少是反对的。因为皇帝北行,他们大概率都要跟着,一路颠簸,不如待在开封爽快。

其余诸如礼部侍郎安扶、工部尚书何昌言都持反对意见。

这让赵煊有了怒气,他摆摆手:“来,卢卿,过来。”

卢益左顾右盼,挤开诸臣,来到皇帝御座前,赵煊抬手揪住他的耳朵,扯得通红。

“是不是朕说什么你都要反对呀!”

“是不是,很威风么!”

赵煊嘴巴凑过去,咬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