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形势,刘豫是不会再给出任何回应,唯有强攻,否则马上要失了民众拥护。
再等,江南便真要割离出去。
靖康三年,八月中旬。
随着使团逐渐接近大名府,宋金媾和的消息散布出来,由河北逐渐南下。
辛永宗的加急书信亦抵达赵煊案头。
不能再等!
赵煊也意识到危险,既然宋金谈判顺利,就不必顾虑太多,要打就果断。
当即命令枢密院曹辅拟军令,赵煊下达圣旨,一同发往江南。
枢密院令:“刘豫本河北官吏,金军南下而南逃,理应贬谪,又不听调令,挟皇子而控江南,任由叛军四起,祸乱江南,请即刻发兵江南,讨之!”
赵煊圣旨曰:“打过长江去!”
开战命令下达的几天之后,使团抵达大名府。
金使携带国书觐见大宋皇帝,赵煊命鸿胪寺受国书,然后再呈给皇帝,视以平等对待,按程序来。
若宋廷开封如历史那般战败,非得是皇帝亲自跪受“册封诏书”不可,可不是国书了。
大名府皇宫内,赵煊和三位宰执目光锁定这份国书上的六项条款,一旁的宇文虚中和王伦则战战兢兢等待意见。
这些条款是他们“私自”拟定,并未得到皇帝首肯,若哪项不满意,他们至少还要跑几趟,直到双方都满意为止。
不过赵煊的表情倒是轻松,没有责怪的意思。
“很好,这些条款都可以接受。你们任务完成的很好。”
然而李若水有异议,他说:“大金媾和急切,一来一回便已经答应诸多条款,陛下位于兄弟之下,恐怕不妥,条件里,唯有这点吃亏。”
“我做弟弟不行吗?”赵煊哈哈一笑,“都这个时候了,纠结这个干嘛,媾和只能快不能拖,江南局势紧张,不用再议,我全部同意。”
“臣明白。”
江南开战在即,可等不了来回一个多月的交流,只一回!
“撰写国书,当即北返,敲定媾和。”
散朝之后,赵煊又独自召见宇文虚中和王伦,询问关于孙傅之事。
得知这家伙活的好好的,赵煊总算松了一口气。
“上一次听见他的消息......还是在上一次,总之......好久不见呐......朕会把你们救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