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无法战胜挞懒。
梁杨祖手里九个骑兵,张所的义军又装备奇差,遂被李纲所制止。
起初李纲还以为这个时候派来使者,是为了掩护挞懒北撤,当他亲自接见使者,才知道金人是“真心实意”的求和好了。
不过,总感觉金国是在左右脑互搏。仗刚刚打完,凝血未消,还有一路人马都没有完全撤走,便急不可耐地派人接触求和,这左脑叫主战,右脑叫主和吧?
赵煊命令既下,使团抵达,便随在金人使者带领下开往此时的大金燕京析津府。
他们要去见此时的大金都元帅——斜野。
亦是如今大金国谙班勃极烈,即大金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六月中旬,使团穿越曾经宋辽界河——白沟河。
!渡河时宇文虚中感慨,若当初道君皇帝“守信”,继续坚持维护“澶渊之盟”,是不是如今这条界河,依旧会是宋辽分界。
甚至只要守信,燕山府亦不至于再度沦丧。金人还是很守信用的,就算童贯战败,未能进入燕京,他们还是把燕山府以及六州交给宋廷。
作为失信人员的宋廷,此行使金辩论,注定有诸多困难。
但副使王伦却乐观异常,他告诉宇文虚中:“任何嘴上功夫,都比不过拳脚。”
“太原一战,便是我们最大底气,陛下呕心沥血,光复太原,我们又岂能未辨先怯。若嘴上功夫强于拳脚,大宋也不至于沦落至此。”
望向北方广袤无垠的,汉人失去统制百年的土地,宇文虚中淡然一笑:“官家又哪是真修好,宋金迟早还会有所决战,或是燕京下,又或是东京下,总之,一切嘴上功夫,都是争取利益的手段。”
“我们,要给官家拿下名正言顺。”
“我只是感慨这世间,任何约定、承诺,受之时间后,不如废纸一张。”
......
靖康三年六月底,使团抵达燕京,即曾经的幽州城下。
而斜野立刻给使团来了一个下马威,并未直接让使团入城,而是托人询问宇文虚中:“南朝使团来此何意?”
本是金人欲求修好,宋人给足了诚意,竟然依旧视宋人急于“媾和”,牺牲钱财买和平。
宇文虚中一眼便识破斜野意图,想由被动变为主动,将宋廷压至求和好一方,占据高姿态?
休想!
宇文虚中大怒,但他未有任何表现,遂致书斜野,只字不提宋廷此行目的,并表示使团至此,是因为受金人邀请前来议论。
议论金人欲同“修好”的可行性。
言外之意,并非是宋廷要媾和,你们金人作为邀约一方,理应做好迎接礼节。
宇文虚中最后还说,若金国还是如此傲慢姿态,不能平等相待,大宋使团随时可以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