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诸地,战争支出高达三千万贯,而被金贼掳掠的钱粮、人口、牲畜,摧毁的城池等等价值无法估算,损失应大于当年岁入,臣粗略估计,损失高达六七千万贯。”
“靖康二年,陛下反攻河北、河东,调集大军北上,当年岁入只有四千万贯,不足五千万,而收复太原府后,陛下所挥霍,已经多达四千多万贯,其中包括了战争开支,封赏抚恤,几乎耗光当年所有岁入,不剩一丝一毫。”
“靖康三年年初因战争所耗,亦高达两千万贯。”
“因为今年岁入还不足三千万贯,所以因战争所耗较之于前年少了,只能支出两千万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梅执礼甚至还给赵煊开了个玩笑。
“陛下订两京之盟,实是惠国惠民,不与岁币,休养生息,善之于真宗皇帝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岁与辽朝不过三十万两,而真宗朝廷每年因战争支出却高达三千万贯,复真宗故事,不失为圣君贤君。”
“......”
赵煊默默点头,听完之后一句话也说不出。
靖康三年以来死亡的、逃难的百姓不计其数,损失绝对高于账面所统计,甚至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想都不敢想。
战争决然是下下之选,但众多肉食者却异常喜欢彰显“武功”,穷兵黩武,以至于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得失失衡,陷入无意义的争取“武功”的泥沼。
到宋真宗年间,战争持续近半个世纪,辽宋相互不能吞灭对方的情况下,澶渊之盟才是历史选择题下正确的答案。
事到如今,权柄来到赵煊治下的大宋朝,收复太原,又拥有韩世忠、岳飞、李彦仙等将才,和还是战?
从一开始,赵煊就不是为了和而来。
他会坚定的选择战。
功于千秋,罪在当世,这样的诱惑,不是所有人都能抵挡的。
更何况,都这样了,还讲什么逻辑!
不管五年、还是十年、二十年,赵煊都要破除历史的枷锁,光复燕云。
这个时代,应当如此。
听取完汇报,赵煊径直返回后宫,他反而坚定起了要做在大名府计划的那件事的决心。